文章首次在公众号上发表:在日本找唐1
:在街拍摄商场,营造出圣诞节和日本春节(元旦)的气氛
平时我很少关注国内的新闻,但是国内关于疫情的各种信息源,想看也看不到。 有主动的,也有被动的,没办法。 那里有我关心和想念的朋友和家人。
今天,我不想探讨国内疫情管制过于严格或宽松的利弊得失,只是简单地谈谈目前疫情形势下的日本,希望能给看到这篇文章的读者提供更多的信息渠道。
以下所讲的,都是发生在我身边,亲身经历过的事情,不包括任何的娱乐活动和国内外媒体的报道,我的本意是记录真实。 接下来,我从现在日本政府的疫情应对态度、日本国民现在的生活状况和个人被诊断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实际情况这三点来说。
首先,国内一些不良媒体并没有起到善意引导的积极作用,日本和欧美一样采取放手的消极防疫态度,以“躺平了”来吸引观众的目光。 我认为这是歪曲的报道,但我所知,日本对防疫非常敏感和慎重。
我还没有去过欧美国家,所以不知道人能躺多久,但日本不一样。 从我入境的那一刻起,我就能感受到严肃的气氛。 “认真”这个词,特别准确。 从机场廊桥进入大厅,所有工作人员都在严密待命。 与国内的机场和车站相比,除了没有穿防护服以外没有什么不同。 同样需要采用个人信息、进行健康申报、检查接种疫苗证明和72小时内的核酸报告、发放防疫宣传资料……更详细的记录,在《第一次出国,记录第一天到日本的真实经历》的文章中已经写了,但要做到每一步流程清晰、不容置疑即使躺着,也可以把胳膊肘支撑在床板上随时准备。
其次,与欧美相比,日本是防疫限制放宽和入境旅游开放最晚的国家。 到今年上半年为止,必须慎重地恢复观光签证,参加旅游团。 又过了一会儿,我觉得没有大问题。 这才是开放的个人自由行,是慎重而谨慎的态度。 这就像日本在对待移动支付这一新生事物,并不是没有普及的能力。 然后小心了,决定同样观察很久,推进普及。 一旦下定决心,就是动员全国的力量。 所以,现在移动支付在日本也很方便,但离在国内完全普及还差得远。 在防疫方面,日本也是一样,态度很端正,但“坚决清0”这样的力量,虽然努力了,但当局绝对做不到。
所以,我认为日本政府把大部分防疫力量放在宣传和预防上,以及诊断为感染后的治疗上。 我认为目前国内防疫形势也有向这方面好转的迹象。 如果是这样的话,日本可以成为很好的参照。
一是有关部门发挥积极引导作用,通过科学研判和科普防疫知识的宣传,为人们树立积极正确的防疫观念。 这个看起来没有效果,但我认为其实非常重要。 一是通过长期的科普,消除了人们对病毒的恐慌心理,二是达成彼此默契的信任关系,积极引导积极合作的社会形态。
各种消毒液在店门口标配,类似照片的东西不碰脚就能踩
日本没有要求去公共场所扫码的规定,但有在公共场所配置消毒设备的规定。 所以,无论你去商场、超市还是菜市场,门口到处都是各种消毒液。 有些可以直接用手按,有些可以用这种无接触的脚踩。 至于对防疫有多大帮助,因为没有这个数据,所以不能随便说。 一定有比没有更好的吧。 进入公众场所消毒和进入公众场所扫码,一个是为了预防感染,一个是为了切断传染链,整体上是有益于大家的……不同的是,进店消毒不是强制性的,这是谁都不是但据我观察,进店者手头消毒的配合度非常高,至少在90%以上。 我也不例外。 一看到消毒液就想按两次。 就像在国内看到棉签就想张口被捅两刀一样,就像郭德纲说的“出门不捡钱也行”一样,无论是出于个人自觉、大大咧咧心理,还是像我这样的爱占小便宜的心理,总之,只要人们进入公共场所消毒
说白了,日本政府能做的只有这些。 在商店门口放消毒水,要求公司在员工诊断感染新冠后允许带薪假期。 接下来就谈谈民众现在的生活状态吧。
除了自觉进店消毒外,一般戴口罩的自觉也非常高,相信在国内也经常做,谈谈日本的情况。 我来日本的第一周,精神状态高涨,什么都觉得新奇。 唯一不新鲜的是,无论在哪里看都戴着口罩。 毫不夸张地说,在我第一次来日本的一两个星期里,我没有见过樱妹妹完整的脸,老实说,我很失落。 无论在哪里遇到,每个人都带着口罩,即使遇到了也应该不知道,真的觉得生活失去了很多颜色。 那之后,外出变多了。 特别是在观光地,还见到了不戴口罩的游客。 有很多外国人可视性极高,也有在当地无意识地戴口罩的人。 只能说是极其罕见的。
其实在瘟疫流行之前,日本人因为对花粉过敏,所以有戴口罩的习惯。 成为新冠灾祸之后更是如此。 也就是说,这是我第一次来日本后看到的景象。 我觉得可以这样做。 除了当局积极宣传防疫外,人们对新型冠状病毒也有了正确的认识。 我意识到戴口罩是做个人防护和不传染给别人。 众所周知,日本人害怕在日常生活中给别人添麻烦。 从戴口罩的普遍性也可以看出,它已经习惯了。
都是这种状态……
在街上,便利店和生活超市的密度非常高,高到什么程度? 参照国内的大药店,购买日常生活用品非常方便。 我来日本之前,不知道这里有没有发生过抢购现象,来了之后就没见过。 每次去超市,货架上水果和蔬菜都是用塑料包装的,便当的保质期也非常短。 托您的福,我总是有一颗菩萨的心,为资本家担心。 我暗自感慨,这许多东西一定卖不出去,每天得亏多少钱? 乐山大家都得流泪。
这个超市随处可见,商品种类齐全
我平时不看国内新闻。 另外,我也不关注日本的瘟疫。 抱着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情。 在我的学校里,除了我还有大陆同胞。 她年龄很小,她觉得她很害怕这种病毒。 我去学校或者放学后经常见她。 她每次都告诉我:“今天的大板上又增加了两万名确诊患者。 今天,大板又增加了1万人的确诊; 今天下了。 日本一共只新增了4万人……总之我得到的关于日本瘟疫的信息都是她告诉我的。
无论如何,数以万计的增长率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公布的每日新数据为确诊病例,不含无症状感染者。 由于核酸常态化检测在日本并不普及,出现症状后的患者会自觉就诊并进行统计,但抛开确诊病例,看看是什么无症状感染者、紧密接触、携带、处于潜伏期……这个数据无疑是巨大的。 尽管如此,我从未见过人们囤积蔬菜和囤积药物的情景(总体来说,每天,到目前为止都很平静。
健康观察卡,每日填写后交给老师盖章
冷静点,同样的防疫态度不会松懈。 从我进入学校的第一天起,就发放健康观察卡,每天上课前测温,如实报告个人身体状况,并由老师盖章。 半个月前,学校组织了秋季观光活动去了大板环球影城( USJ )。 出发前两天,商老师不断地追问我的健康状况。 她说。 “观光当天,如果班里有一个人出现发热症状,活动就会延期。 幸运的是,当天大家身体状况都很好,可以自然地玩了。
谈谈个人确诊后的情况吧。
刚来日本,我忘了那天是星期三、几号,最后一节课的时候,学校的负责人来到教室,开始统计大家宿舍的Wi-Fi情况。 日本人知道这个时候无论是表情还是语气都很容易让气氛高涨,给人一种压迫感,一定会有不好的事情。 那天,隔壁班的同学被诊断出感染了新冠,和田老师(日本的管理老师叫“老师”)教日语。 为了避免大规模感染,校方本周上了网络课,下周根据情况决定是否重新开始在线教育。
网络课程这一措施本意是好的,但对疫情防控作用不大。 首先,班里并不是所有同学的地址都有Wi-Fi,没有互联网的话只能来教室上课。 接下来,和田老师被确诊请假了,其他老师(所谓国内的密探)没有请假,照常工作。 更有趣的是,教在线课程的其他老师还在这个教室上课。 没有互联网的同学当然也会在这个教室接受面试。 做了这个操作,感觉校方对病毒很不尊重,除了态度端正以外什么都没做……
在这样漏洞百出的防疫措施下,我认识的和田老师教过的几十名学生中,包括和田老师在内,被确诊并伴有发热症状的共有三人。 现在学校里所有的人都已经度过了潜伏期,之后没有听说有人被诊断出感染了新冠。 在密闭的空间里,我不认为只有三个人被感染,但更合理的解释是大多数人都没有症状。
说我自己,自从知道和田医生被诊断出感染后,我预感到情况还是不好。 我通过各种信息渠道知道这种病毒并不可怕,但它并没有发生在自己身上。 真的发生了。 我也心跳加速。 我因为个人原因没有接种疫苗,也相信自己抵抗力的强弱,所以有了不好的预感后,当天我花了100元去附近的中华物产店买了4斤小米。 我没打算准备药。 发烧几步的应对骚动的操作是煲粥、睡觉、出汗,以前的实践确信这个方法非常有效,所以这次也不例外。
没有惊喜也没有事故
在网上上课的那天,我状态不太好。 最大的反应是鼻涕和喉咙痛。 特别是早上起床的时候,像扎针刀切一样,用事先准备好的抗原进行了测量。 第一次单杠,第二次单杠,太阳出来了。 抗原阳性并没有被诊断出实际感染了新冠,但可以预感到现在的环境就是这样。 概率很高。 在日本制造核酸很麻烦。 好在我没有发烧,当时也刚来日本不久,因为担心家人,所以没有通知。 而且当时国内防疫还没有松动的迹象,告诉家人除了增加他们的担心外,什么积极作用也没有,我只能自己扛。
还是我之前的方法,上完网课后,煮一锅米粥,让自己出汗再睡觉,保证充分的休息。 对我来说,这个方法确实好用,持续了两天痛苦之后,症状减轻了,第五天就阴了。 在那期间,没有发烧。
和田老师确诊后,那个星期三其他老师替他上课,但到下周三他恢复了正常的在线课程。 那时,他感到精神饱满。 也就是说,和田医生从发热、诊断到恢复花了一个星期。 至于其他同学,我看过他们的健康观察卡记录,有喉咙痛、流鼻涕的症状。 那既然不发烧,默认是无症状的。 现实也是如此。
最后,我简单介绍一下我国内几个朋友最近被诊断感染新冠的情况。
首先,91年出生。 他是基层地区的工作人员,在为人民服务期间,不幸密切。 隔离7天后确诊,伴高热症状。 就在1949年加入国民党,最后一波被带到方舱体验生活。 他说在那里吃喝待遇没有隔离酒店好,住着也不太舒服。 高烧三天后,同样喉咙痛,直到各种症状消失转阴。 一共
第二个孩子,90年级,全职妈妈。 追上石家庄,放浪率先宣告感染。 首先,她一岁半的儿子发高烧。 39,抗原、核酸均阳性,经社区咨询后自行居家治疗。 高烧后,她给孩子服用了布洛芬,过了一会儿又退烧了,吃药达到限量后,只能物理降温。 这样反复高烧,一直等到第三天、第四天,但直到孩子阴性后,她才开始出现症状。 低烧37,没吃药。 3天后症状消失,第6天抗原、核酸均阴性。
第三名,90年生,目前刚出现症状,抗原阳性,发烧38.5。 从我来的经验来看,痛苦的事情两三天肯定会有,但不要害怕,保证充足的睡眠,调整心态有助于提高抵抗力。 这两点非常重要。
我认为个人心理状态非常重要,心理状态乐观有助于康复
以上是我对病毒的了解。 为读过本文的朋友提供很多参考。 同时,希望国内有关部门更好地做好防疫宣传科普知识,让群众自觉增强防护意识,达到默契配合和互信,是理想的防疫状态。
新型冠状病毒看起来很小,但终究不能赢。 我们迟早也要面对现实,光明正大地迎接未来的新生活。 恭喜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