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选题

很多伙伴都在问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选择题的问题。 今天,本网站编辑整理了所有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选题的问题。 我希望能帮到你。

文言文古代常识题

1一个古文常识问题1、

谦称(寡人、臣、不才、妾、下、孤、老太)均自称);

敬称(陛下、夫子、足下、公、子、上、君、丈人)都称呼对方);

安称:独夫=暴君,纵子(指童仆,“纵”是纵裁的意思,是裁制的上衣。 以前童仆穿这件衣服,所以被称为“纵子”)。

那13个是“愚蠢”吗? LZ没错吗? “愚”的话是谦称。

没听说过“鱼取生”……不知道……对不起,

二、

经:伐檀(来自《诗经》 );

历史:荆轲刺秦王( 《战国策》起)、屈原列传( 《史记》起)、嵇战( 《左传》起) (原名《左氏春秋》,汉代为《春秋左氏传》,简称0755-000

子(察今( 《左传》 (别名《后汉书》 ) )、季氏将伐颦舎( 《史记》 )、鱼我欲也( 《吕氏春秋》 )、庖丁解牛( 《吕览》 )、)

集(来自爱莲说( 《论语》 )、促织) 《孟子》,项脊轩志、捕蛇者说) 《庄子》 )、六国论) 《荀子》。

《列子汤问》不知道……知道金额的人好像很少……

2 .【答案分歧】请到文言文古文古代文化风俗常识百度文库搜索古代汉语常识。 里面有很多同类的文章。 一个个看,古汉语文化常识一、年龄称谓01、襁褓:未满1岁宝宝02、童年: 2——3岁小孩03、垂鬓:幼年小孩22222、豆蔻:女性十三岁05、及竞知命之年)五十岁)又指“知天命”、“半百”) 10、花甲之年(六十岁十一,古稀之年)七十岁十二、耕耄年(八、九十岁十三,颐年)百岁二、明清科举考试)起)

乡试(别名“秋闱”,省级考试,学生参加,(考上为“举人”)。 (会试)又是“春闱”,国家级考试,举人参加,(考上是“功士”。 )

殿试(国家级考试、皇帝主考、贡士参加,考上为“进士”。 其中,首名“状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 )2)内容:《四书五经》等文章格式规定为“八股文”三、古代主要节日( 01 )元旦:正月一日,一年开始。

( 02 )人日:正月初七,生儿育女。 ( 03 )上元)正月十五,张灯是一场戏,又称“灯节”;( 04 )日期前后,祭祀祈求农事。

( 05 )寒食)清明前两天,禁火三天)吴子胥) 06 )清明)四月初,扫墓祭祀。 ( 07 )端午)五月五日,吃粽子、引龙(屈原)七夕)七月初七日,女乞巧)彦星织女) 09 )中元)七月十五日,祭祀鬼神,“鬼节”( 10 )中秋( 8月15日,赏月,思乡)

( 13 )腊月初八,喝“腊八粥”) 14 )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晚上,初老迎新四,古代刑罚) 01 )黧刑),又称“墨刑”,用字刺腮涂墨。 ( 02 )敕刑)割鼻) 03 )鞭打刑,又称“鞭打刑”,拍板)背、腿、臀部) 04 )刑腿)砍腿)和氏璧) 05 )宫刑)又称“腐刑”, 男子生殖器官清除(司马迁)术刑(膝盖骨清除)孙膑)砍头) 08 )炮烙)砸死人) 09 )车裂)五马分尸)商鞅) 10 )汤镬(又称煮杀人( 11 )一词(1)授官骸骨2、六部(1)人事部(官职任免晋升等)2)户部)地税收入户口等)3)礼部)典礼科举学校等)4)刑部)司法监狱事件等)5)兵部)军事军队边防等)6)工部)“六六六” 农历每月初一是朔日。

2、长子为伯,次子为仲,小儿子倒数第二叫叔叔,最小的叫季。

3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考题及解答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考题1 .杜甫叫杜工部,左光斗叫左忠毅公,陆游叫陆放翁,分别用、称呼人。

2 .“卑己尊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古人称呼别人的父亲,敬语有令尊等; 称呼自己的母亲时,谦词有“家之母”等。

3 .古代男子每年20行,女子每年15行,说明是成年人,此时才能取“”。 4.& #039; 花甲重逢,加三七岁月; 古希双庆,还有很多春天和秋天。

“这是给岁老人写的寿联。 5 .古代兄弟之间用“”来表示排名。

“”表示最大,“”表示最小。 6 .我国古代对人的称呼有几个特殊的标志,如“从”表示关系,“先”表示关系等。

7 .我国古代的纪年法有、三种。 “淳熙丙申至日”采用的是。

8 .我国古代把农历月初称为“”,十五称为“”,月末一天称为“”。 9 .古人说“点卯”的“卯”相当于现在上午的到达时间。

10 .清明前四大节气依次为: 11.1998年是农历戊寅年,传统上是虎人的本命年。据此,2000年是农历年,是属人的本命年。

12 .古人多分黄昏到第二天黎明。 其中的“三更”大致相当于地支纪时法的时候,也就是现在的时候。

13 .我国古代思想家的“五行”是指、五种物质。 14 .中国隋唐以后的官职实行“三省六部制”。 “六部”是指部、部、部、部、部、部、部、各部的长官全部。

在“六部”中主管官吏任免、审查、升降的是。 15 .古代的授官是、降级官是、

16 .据汉代郡长官介绍,隋唐州长官是宋代州长官,明代府长官说。 17 .古代中国曾分为九州,九州之首是州,“”是今河北省的简称。

18 .按东、西、南、北、中的顺序写上“五岳”的名称。 19 .“白下有山,绕郭。 清明无客不可思议”一词中的“白下”是指:

20 .河南洛阳位于洛河之,湖北汉阳位于汉水之,陕西华阴位于其北。 21 .成语“三教九流”中的“三教”是、

22 .传说中的开天辟地、炼石补天、衔着石头填海的神话人物依次是、 23 .我国古代的礼仪,宴席的四方席,是最尊贵的,其次是次席,最后一位是。

24 .我国古代的造字中有“六书”一词。 “六书”是指、、、 25 .古代有“七略四库,天子之书”之说,文中“四库”是指、

26 .古代节日大多伴随元宵节、清明节、重阳节等民俗活动。 27 .古代文人的四大雅趣是、

28.& #039; 岁寒三友& #039; 什么是、 29 .我国古代五音阶由低到高依次为、

30.& #039; 入则孝,出则悌。 & #039; “孝”指善事,“悌”指善事。

31 .我国古代的十大古曲是:、 古代文化常识审定问题参考答案1 )官职谥号2 )御尊家慈3 (冠礼笈礼字4.141 5)伯仲叔季伯季6 )堂房亲属去世7 )王公年法帝王年号记年法干支记年法干支并用记年法8 )朔望晦9.57 10 )立春雨水惊刺春风11.庚辰龙12点次日凌晨1点13分殡除左迁16分、太守刺史知州知府17分、冀18分、泰山华山衡山恒山嵩山19分、南京20分、北北华山21分、儒教道教22分、盘古女娲精卫23分、 西朝东坐北南坐南朝北北坐朝东西24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25 (经史子26 )观灯踏青扫墓登高赏菊27 )琴棋书画28 )松竹梅29 )宫商角征羽30 )父母兄31 )高山流水广陵散平沙落雁梅三弄十面埋伏夕阳鼓渔翁问

4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13.d14b15.c16.)并传达给外界,当权者指控他傲慢轻率,将潘良贵降格为鉴真州呐口排岸。

(得分(彻、当、退位,各1分、2分); )宰相掌管一代人才的任免、晋升,凡被认为明智的,自然应该提拔、任用。 怎么能先表达私情呢? (得分)进退、耀、示、各1分、2分)【解析】13 .问题分析)本题考察文言断句的理解能力。

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基于句子意思的整体感知和理解,将可以从整体分离出来的东西分离出来,然后根据主述或宾关系和人物的动作来切分句子,也可以根据句子的象征性语言来切分句子。 例如,这个问题可以根据人名“高宗顾良贵”或文言的象征性语言“曰”等来断句。

(项译文)子要隐退。 高宗顾良贵日)“是联问之。 ”而且谕子隐居,使用金钱的语言。

子之隐语,久久不散,良贵叱责者再次。 高宗变了颜色,两个人都有罪了。

所以我选d。 【考点定位】可以为文字断句。

能力水平是运用水平e。 【诀窍】断句前先通读几遍文章,整体把握全文内容,把能断句的先断句,再逐步缩小范围,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根据上下文关系,作相应调整,再根据常见的句末语气词“者,者”

例如,正题的“曰”、“之”、“高宗”等。 14 .问题分析:这个问题考察了解古代文化常识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要解决问题,根据平时的积累,找出表达错误的选项就可以了。 项b、“借用为对帝王、王妃的尊称”理解有误,不包括“王妃”。

所以我选b。 【考点定位】了解文学常识。

能力水平知识记a【易错警示】文学常识知识记能力是近几年高考的一个经常考点,命题人往往在文言文阅读命题中考察这个考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一旦解答了这些问题,考生会误以为能从课文中找到答案选项中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达,往往会在王朝、管理部门、人物等方面偷偷改变其他内容,迷惑考生,思考时要小心加以区分。

例如,主题选项b是调查对古代帝王等称呼的文学常识。 15 .问题分析:此问题考查原文对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在正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和判定。 c项“被皇帝解职”与原文不符,可能是潘良贵本人要求离境。

所以我选c。 总结【考点定位】内容要点,归纳中心意思。

能力水平分析综合c【名师合一】常见的误解角度有:曲解词义、夸张、偏误、夸张、对错颠倒、因果混淆、时序错位(时序逆转)、无中生有、添枝加叶。 一个错误项目的错误设置具有隐蔽性和迷惑性,往往是在与原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不一致的内容、词语基本准确的前提下设置。

做题时要仔细推敲,认真比较。 例如,选项c是张冠李戴的错误。

16 .问题分析:这个问题考查译文的理解力。 翻译时,也要注意把要翻译的句子还原到语境中去理解,尽量直译,做到句子中重点词的含义,补充省略成分,把特殊的句式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翻译。

正题重点词:彻、当、退位、进退、耀、示。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水平是理解b。 【易错警告】翻译文言文首先要有语境意识。 根据上下文大致掌握句子整体的意思,找出句子中的关键词,识别其句式后再翻译。 一般直译(官名、地名、年号名等某些特殊词语不得翻译),注意字句的落实。

翻译时要遵循现代汉语规范,注意语言达到文顺。 例如,必须正确翻译“彻、当、退位、进退、耀、示”等关键词。

【参考译文】潘良贵,字子贱,婆州金华人。 以上舎生为首,担任辟邪雍博士,晋升为秘书郎。

当时,蔡京首相以官爵和体禄笼络着名士人。 潘良贵行动起来,意志坚定,亲友表达了多次为蔡京交往的愿望,潘良贵认真拒绝了。 靖康元年,钦宗问宰相合适的人选是谁,潘良贵强烈建议。 “什么,唐等四人不能任用。 从今以后他们一定会误国的吧。

陛下如果想帮助病危的宰相,如果不广泛听取下级官员的意见,就会被地位低下的人知道,无法如愿。 “话传到外面,掌权的人指控他傲慢轻率,把潘良贵作为监狱信州泊口排在岸上。

高宗继承皇位,被朝廷邀请担任左司谏言。 谒见皇帝后,请求消灭叛徒,在国门处决,敌人就不敢轻视宋朝了。

还要求山东、河北关闭贤明宗室,以强国威,皇帝巡视维扬,培养兵威以利国家恢复。 黄潜善、汪伯彦讨厌他,就调任工部。

潘良贵因建议未能落实,要求离职。 被任命为考试功臣,晋升为左司。

吕颐浩总理平静地对潘良贵说:“迟早我会去两省赴任。” 潘良贵认真地回答。 “父母老了想去地方任职,但两省的官员我做不到。 ”

潘良贵退去对人说。 “宰相负责一代人才的任免、升降,如果认为有良知,自然要提拔任用。 怎么能先表达个人恩情呢? 士大夫若接受他的笼络,凭什么立于朝廷?”

作为直龙图阁担任严州知州。 要求2月到任,担任祠禄官。

起用为中书舍人。 正好户部侍郎拜见了上帝,谈妥了,潘良贵以前和上帝很亲近。 这一天,潘良贵代替起居官站在殿上,径直走到榻榻米前严厉地说。

5 )阅读以下句子,完成后面的题目9.B10.D11.B12.B13.)。 )单亲吕公与沛县长官交好,为了避敌,跑去县令处作客。 于是在沛县安家了。

)酒宴快结束时,吕公向高祖使了个眼色,坚持要留下高祖。 【解析】9 .问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内容在文章中理解意思的能力。

要解决这样的问题,需要对平时文本的知识积累。 课外文言文阅读中,要辨别重要词语的语义是否正确,可能需要结合具体语境,根据语境推断词义,进而贬低B。 从文章的上下文来看,没有交换官员的事情和做法。

从上述上下文来看,高祖是个老爷,平时看不起县里的官员。 易除了有“交换”的意思之外,还可以说是“轻视、看不起”。

所以,根据上下文的上下文,应该说“轻视、看不起”。 所以我选b。

【考点定位】了解常见文言文的内容和用法。 能力水平是理解b。

【技巧点拨】对文言文内容的解释,要重视所学课程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与现代汉语意义迥异的词、多义性词。 文言文的内容应该用规范的现代汉语词语来解释,并应以某个词语在某个句子中的确切含义为基础,给予恰当的解释,使句子前后的语调流畅、意思正确。

在具体分析时,还要同时进行具体的语境分析。 10 .问题分析:此题考察理解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基于句子意思的整体感知和理解,将可以从整体分离出来的东西分离出来,然后根据主述或宾关系和人物的动作来切分句子,也可以根据句子的象征性语言来切分句子。 原文标点是“高祖醉,曰:“壮士行,不可畏! ”乃前,拔剑斩蛇。

蛇分为两条,道路开放。 行数中,醉得很困在睡觉。

子孙来到蛇那里,一位老妇人晚上哭了。 【考点定位】可以为文字断句。

能力水平是运用水平e。 【诀窍】断句前先通读几遍文章,整体把握全文内容,把能断句的先断句,再逐步缩小范围,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根据上下文关系,作相应调整,再根据常见的句末语气词“者,者”

11 )问题分析)这个问题是调查文学常识的知识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要解决这个问题,在平时的积累的基础上,找出表达错误的选项就可以了。

项d,“上座”是指受到尊敬的座位。 所以我选d。

【考点定位】了解文学常识。 能力水平知识记a【技巧点滴】文学常识的知识记能力是这几年高考的经常考点,命题者往往在文言文的阅读命题中考察这个考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这样的问题,考生往往会误以为能从课文中找到答案

选项中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达,往往会在王朝、管理部门、人物等方面偷偷改变其他内容,迷惑考生,思考时要小心加以区分。 例如,正题的选项d属于古代席位的文学常识。

12 .问题分析:此题考查分析和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根据对文章内容的认识,可以很好地识别选项和原文的微妙差异。 b项说“是为了奉承县令的贵客”,不准确,实际上是奉承县令。 “高祖历来轻视这种做法,所以一分钱都没有”也是不对的,高祖鄙视那些官员,没钱,是对那些官员的戏蔑。

所以我选b。 总结【考点定位】内容要点,归纳中心意思。

能力水平为分析综合c。 【名师一心】常见的误解角度有:曲解词义、夸张偏颇、张冠李戴、是非颠倒、因果混淆、时序错位(时序逆转)、无中生有、添枝加叶。

一个错误项目的错误设置具有隐蔽性和迷惑性,往往是在与原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不一致的内容、词语基本准确的前提下设置。 做题时要仔细推敲,认真比较。

例如,正题选项b是张冠李戴的错误。 13 .问题分析:该问题考查翻译问句的能力。

译文的时候,也要注意把应该翻译的句子还原到上下文来理解,尽量直译。 落实文中重点词的含义,补充省略成分,按照现代汉语习惯翻译特殊句式。 例如,)1)分“善”、“辜”、“客”、“家”、“焉”各得一分。

)2)采集点“节流”、“眼”、“固”、“实”、“后”。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句子。

能力水平为b【易错警告】理解译文首先要有语境意识,结合语境大致掌握句子整体含义,然后找出句子中的关键词,识别其句式后再翻译。 通常直译(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部分特殊词不能翻译),注意字句的执行。 翻译时要遵循现代汉语规范,注意语言达到文顺。

例如,第一题中的“家”属于名词,用作动词。 翻译的时候,请正确翻译。 【参考译文】汉高祖(刘邦)是沛县丰邑中阳里(邑和里都是当时的行政单位,邑属于县,里属于邑)的人,姓刘。

高祖这个人,胸怀开阔,度量大。 不想从事一般人从事的生产劳动。

到了壮年,被试用为小吏,成为泗上亭的亭长。 高祖去咸阳演徳役,有机会看秦始皇的旅行,他大为感叹:“啊! 大丈夫就该这么做! ”(单父)今山东单县)人吕公与沛县县令关系融洽,为了避敌,到县令处客居,并在沛县安家。

沛县的乡绅和官吏们听说县令家有贵客,就去送礼物。 当时,萧何是县主吏(又称主吏掾,是县令协助管理人事考核的官职),主管收起贺礼,对贵宾们说:“礼金不足一千分的,请坐。

历史文化知识竞赛试题

作为现代年轻人,关于历史知识需要了解什么? 需要掌握什么样的历史传统文化? 我整理历史文化知识竞赛的问题,欢迎大家读书!

历史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1 .中国有传统习俗,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过“小年”,通常人们吃。 ( b ) )。

a元宵b饴c游八粥d饺子

2 .采用蓝色原料,用紫铜成型为胎模,埋釉,入炉反复烧结打磨而成的特殊工艺美术产品。 这是指( a )

a景泰蓝b彩陶c琉璃d铜鼎

3 .中华民族的摇篮是( c )

A黑龙江流域B松花江流域C黄河流域D长江流域

4 .“阳关大道”原本是指通往那里的路吗? ( b ) A东海B西域C南国D中原

5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三秋”是指: ( c ) a )三个月b )三年c )三季d%三十年

6 .我们常说的《鸿雁传书》来源于以下哪一个历史故事? C A文姬与汉B霸王别姬C苏武羊CD楚汉争

7 .秦始皇灭六国后,统一了全国文字。 这个汉字叫B隶书B小篆C楷书D行书

8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祖国大陆人民开始与台湾接触,秦汉时期,台湾在三国被称为“阿”

A夷洲b流求C东番d台湾

9 .不属于中国四大佛山的,b

a普陀山b武当山c九华山d峨眉山

10 .中国最长的洞是D

A王屋山洞B赤城洞窟C青城山洞D双河洞

11 .以下哪一项不是中国的六大古都? A

A南昌B开封C西安d洛阳

12 .龙门石窟在以下哪个省? A

河南省b甘肃省c陕西省d山东省

13 .苗族的传统乐器是“d”

笙b笛c萧d芦笙

14 .七夕节,中国人通常吃什么? B

青蒿饼B巧果C汤圆D竹筒饭

15 .为什么称呼女性为纸巾制造商? A

A先生戴的头饰叫毛巾被B先生,织得很好

C来源于一个叫毛巾被的女人的故事D来源于一个叫毛巾被的地方

16 .蒙古族那达慕大会是: a

A丰收年景6-9月b每年秋c清明后10天d端午前3天

17 .中国所有的少数民族语言一共分为几个语系? A

A 5个B 6个C 7个D 8个

18 .中国古代宫殿的建筑一般采用什么颜色? C

a黄色b紫色c红色d蓝色

19 .拐杖之年,耕耋之年是几岁? C

A 60岁B 100岁以上C 80—100岁D 70岁

20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绿茶是最古老的品种,是中国品种最多、产量最多的第一大茶种。 哪个不是中国有名的绿茶? d

A西湖龙井B太湖碧螺春c庐山云雾d铁观音

21 .中国刺绣是一种在布上“用针代笔、用线晕染”的艺术,我国刺绣享誉世界,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 四大名绣中,不含b

苏绣b顾绣c蜀绣d湘绣

22 .在中国名山中,五岳占有显著位置,其中“中岳”,指d

a泰山b华山c恒山d嵩山

23 .俗话说:“一寸光阴似金。 ”这里的“一寸”是用哪个古代计时器测量的时间单位? B

a圭表b漏刻c日影d漏壶

24 .中国戏曲脸书最早出现在隋唐时期的是B A雅乐B燕乐C清商乐D蜀乐

25 .现存最古老的宋词歌谱是b

A 《周元公集》 B 《聊斋志异》

C 《柳河东集》 D 《嘉佑集权书》

26 .北方人一般年夜饭吃饺子,象征意义是,团圆的美丽B是年年比C老生子的D五福临门

27 .北宋的风俗画,《采草药》被认为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 A

a春b夏c秋d冬

28. 《汉宫秋月》的四大家族中,没有以下哪一个姓? 吴乙贾c王d史

29 .不属于以下中国四大传说的,是d

a 《白石道人歌曲》 b 《白鸟朝凤》 c 《葬花吟》 d《清明上河图》

30 .不是东汉文学三崔的是C

a驷b崔瑗c崔醒d崔琀

31 .唐代诗人中不被称为诗鬼的诗人,B

a李白B李贺C白居易d杜甫

32 .不属于文房四宝的是d

A宣纸B湖笔C徽墨D河砚

33 .四大书院中位于江西省的是A

A白鹿书院B石鼓书院C应天急书院D岳麓书院

34 .表示我国传统顺序的“天干”有几个字? B

A 8 B 10 C 12 D 14

35 .历史上哪个美女用“害羞”来形容? B

a西施b杨贵妃c打坐d王昭君

36 .文成公主、松赞干布和父母是: a

唐太宗b唐高宗c唐中宗d唐玄宗

37 .“天知、神知、我知、子知”,是汉代的杨震首先说的,他说这句话的目的,是a

A是拒绝领取B是鼓励投票的C是备选方案d是向人发誓

38 .微剧是什么传统剧的前身? B

A湘剧B京剧C豫剧D川剧

39 .京剧服装中饰演男性角色的蟒蛇中的动物是C

a蛇b凤c龙d虎

40 .“宰相”的“宰”是指b

A高级官吏B官吏统称C低级官吏D皇帝

41、哪些作品不是冯梦龙的作品? ( d ) ) )。

a、《红楼梦》 b 《牛郎织女》 c 《孟江女》 d《白蛇传》

42、七月七日长生殿,_C_

a、深夜没有悄悄话的时候,b、相遇为什么认识过

c、夜半无私语时d、见面时难分难舍

43、耳环最原始的作用是( b )

a .妇女身份的象征b、拘留妇女的行为c、装扮的作用

d、表示妇女已婚

44、孔子谓季氏:“八仑在院子里跳舞,_D_”

A、士可忍,B、无论如何都受不了,无论如何都受不了

c、士是忍,但无论如何都受不了吗d、无论如何都受不了吗

45、四书包括《山海经》、《初刻拍案惊奇》、《喻世明言》和_B_

a、《醒世恒言》 B 《西厢记》 C、《论语》 D和《大学》

四十六、五代包括后梁、后唐、后晋、东汉、_B_

a、东周b、后周c、南宋d、北宋

47、“青梅竹马”来源于以下哪一个故事( a ) )。

a、李白《孟子》 B、白居易《礼记》

c、李90《中庸》D、李商隐《周易》

48、大学里哪些句子不是句子? ( c )。

a、物有所终,事有终,知已失却后,走捷径

B、从天子到庶人,一是以修身为本

c、故君子不用其极

d、有父母,不要去很远的地方旅行,旅行一定有方

49、王维擅长的诗体是_C_

a、咏物诗b、咏景诗c、山水田园诗d、史诗

50、苏轼的《春秋》刻于今_A_

A、西林寺b、东林寺c、庐山d、龙虎山

点击下一页,有很多关于历史文化知识竞赛问题的精彩内容

文言文古代常识题

1一个古文常识问题1、

谦称(寡人、臣、不才、妾、下、孤、老太)均自称);

敬称(陛下、夫子、足下、公、子、上、君、丈人)都称呼对方);

安称:独夫=暴君,纵子(指童仆,“纵”是纵裁的意思,是裁制的上衣。 以前童仆穿这件衣服,所以被称为“纵子”)。

那13个是“愚蠢”吗? LZ没错吗? “愚”的话是谦称。

没听说过“鱼取生”……不知道……对不起,

二、

经:伐檀(来自《长干行》 );

历史:荆轲刺秦王( 《长恨歌》起)、屈原列传( 《虞美人》起)、嵇战( 《无题》起) (原名《题西林壁》,汉代为《诗经》,简称0755-000

子(察今( 《战国策》 (别名《史记》 ) )、季氏将伐颦舎( 《左传》 )、鱼我欲也( 《左氏春秋》 )、庖丁解牛( 《春秋左氏传》 )、)

集(来自爱莲说( 《左传》 )、促织) 《后汉书》,项脊轩志、捕蛇者说) 《史记》 )、六国论) 《吕氏春秋》。

《吕览》不知道……知道金额的人好像很少……

2 .【答案分歧】请到文言文古文古代文化风俗常识百度文库搜索古代汉语常识。 里面有很多同类的文章。 一个个看,古汉语文化常识一、年龄称谓01、襁褓:未满1岁宝宝02、童年: 2——3岁小孩03、垂鬓:幼年小孩22222、豆蔻:女性十三岁05、及竞知命之年)五十岁)又指“知天命”、“半百”) 10、花甲之年(六十岁十一,古稀之年)七十岁十二、耕耄年(八、九十岁十三,颐年)百岁二、明清科举考试)起)

乡试(别名“秋闱”,省级考试,学生参加,(考上为“举人”)。 (会试)又是“春闱”,国家级考试,举人参加,(考上是“功士”。 )

殿试(国家级考试、皇帝主考、贡士参加,考上为“进士”。 其中,首名“状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 )2)内容:《四书五经》等文章格式规定为“八股文”三、古代主要节日( 01 )元旦:正月一日,一年开始。

( 02 )人日:正月初七,生儿育女。 ( 03 )上元)正月十五,张灯是一场戏,又称“灯节”;( 04 )日期前后,祭祀祈求农事。

( 05 )寒食)清明前两天,禁火三天)吴子胥) 06 )清明)四月初,扫墓祭祀。 ( 07 )端午)五月五日,吃粽子、引龙(屈原)七夕)七月初七日,女乞巧)彦星织女) 09 )中元)七月十五日,祭祀鬼神,“鬼节”( 10 )中秋( 8月15日,赏月,思乡)

( 13 )腊月初八,喝“腊八粥”) 14 )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晚上,初老迎新四,古代刑罚) 01 )黧刑),又称“墨刑”,用字刺腮涂墨。 ( 02 )敕刑)割鼻) 03 )鞭打刑,又称“鞭打刑”,拍板)背、腿、臀部) 04 )刑腿)砍腿)和氏璧) 05 )宫刑)又称“腐刑”, 男子生殖器官清除(司马迁)术刑(膝盖骨清除)孙膑)砍头) 08 )炮烙)砸死人) 09 )车裂)五马分尸)商鞅) 10 )汤镬(又称煮杀人( 11 )一词(1)授官骸骨2、六部(1)人事部(官职任免晋升等)2)户部)地税收入户口等)3)礼部)典礼科举学校等)4)刑部)司法监狱事件等)5)兵部)军事军队边防等)6)工部)“六六六” 农历每月初一是朔日。

2、长子为伯,次子为仲,小儿子倒数第二叫叔叔,最小的叫季。

3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考题及解答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考题1 .杜甫叫杜工部,左光斗叫左忠毅公,陆游叫陆放翁,分别用、称呼人。

2 .“卑己尊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古人称呼别人的父亲,敬语有令尊等; 称呼自己的母亲时,谦词有“家之母”等。

3 .古代男子每年20行,女子每年15行,说明是成年人,此时才能取“”。 4.& #039; 花甲重逢,加三七岁月; 古希双庆,还有很多春天和秋天。

“这是给岁老人写的寿联。 5 .古代兄弟之间用“”来表示排名。

“”表示最大,“”表示最小。 6 .我国古代对人的称呼有几个特殊的标志,如“从”表示关系,“先”表示关系等。

7 .我国古代的纪年法有、三种。 “淳熙丙申至日”采用的是。

8 .我国古代把农历月初称为“”,十五称为“”,月末一天称为“”。 9 .古人说“点卯”的“卯”相当于现在上午的到达时间。

10 .清明前四大节气依次为: 11.1998年是农历戊寅年,传统上是虎人的本命年。据此,2000年是农历年,是属人的本命年。

12 .古人多分黄昏到第二天黎明。 其中的“三更”大致相当于地支纪时法的时候,也就是现在的时候。

13 .我国古代思想家的“五行”是指、五种物质。 14 .中国隋唐以后的官职实行“三省六部制”。 “六部”是指部、部、部、部、部、部、部、各部的长官全部。

在“六部”中主管官吏任免、审查、升降的是。 15 .古代的授官是、降级官是、

16 .据汉代郡长官介绍,隋唐州长官是宋代州长官,明代府长官说。 17 .古代中国曾分为九州,九州之首是州,“”是今河北省的简称。

18 .按东、西、南、北、中的顺序写上“五岳”的名称。 19 .“白下有山,绕郭。 清明无客不可思议”一词中的“白下”是指:

20 .河南洛阳位于洛河之,湖北汉阳位于汉水之,陕西华阴位于其北。 21 .成语“三教九流”中的“三教”是、

22 .传说中的开天辟地、炼石补天、衔着石头填海的神话人物依次是、 23 .我国古代的礼仪,宴席的四方席,是最尊贵的,其次是次席,最后一位是。

24 .我国古代的造字中有“六书”一词。 “六书”是指、、、 25 .古代有“七略四库,天子之书”之说,文中“四库”是指、

26 .古代节日大多伴随元宵节、清明节、重阳节等民俗活动。 27 .古代文人的四大雅趣是、

28.& #039; 岁寒三友& #039; 什么是、 29 .我国古代五音阶由低到高依次为、

30.& #039; 入则孝,出则悌。 & #039; “孝”指善事,“悌”指善事。

31 .我国古代的十大古曲是:、 古代文化常识审定问题参考答案1 )官职谥号2 )御尊家慈3 (冠礼笈礼字4.141 5)伯仲叔季伯季6 )堂房亲属去世7 )王公年法帝王年号记年法干支记年法干支并用记年法8 )朔望晦9.57 10 )立春雨水惊刺春风11.庚辰龙12点次日凌晨1点13分殡除左迁16分、太守刺史知州知府17分、冀18分、泰山华山衡山恒山嵩山19分、南京20分、北北华山21分、儒教道教22分、盘古女娲精卫23分、 西朝东坐北南坐南朝北北坐朝东西24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25 (经史子26 )观灯踏青扫墓登高赏菊27 )琴棋书画28 )松竹梅29 )宫商角征羽30 )父母兄31 )高山流水广陵散平沙落雁梅三弄十面埋伏夕阳鼓渔翁问

4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13.d14b15.c16.)并传达给外界,当权者指控他傲慢轻率,将潘良贵降格为鉴真州呐口排岸。

(得分(彻、当、退位,各1分、2分); )宰相掌管一代人才的任免、晋升,凡被认为明智的,自然应该提拔、任用。 怎么能先表达私情呢? (得分)进退、耀、示、各1分、2分)【解析】13 .问题分析)本题考察文言断句的理解能力。

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基于句子意思的整体感知和理解,将可以从整体分离出来的东西分离出来,然后根据主述或宾关系和人物的动作来切分句子,也可以根据句子的象征性语言来切分句子。 例如,这个问题可以根据人名“高宗顾良贵”或文言的象征性语言“曰”等来断句。

(项译文)子要隐退。 高宗顾良贵日)“是联问之。 ”而且谕子隐居,使用金钱的语言。

子之隐语,久久不散,良贵叱责者再次。 高宗变了颜色,两个人都有罪了。

所以我选d。 【考点定位】可以为文字断句。

能力水平是运用水平e。 【诀窍】断句前先通读几遍文章,整体把握全文内容,把能断句的先断句,再逐步缩小范围,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根据上下文关系,作相应调整,再根据常见的句末语气词“者,者”

例如,正题的“曰”、“之”、“高宗”等。 14 .问题分析:这个问题考察了解古代文化常识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要解决问题,根据平时的积累,找出表达错误的选项就可以了。 项b、“借用为对帝王、王妃的尊称”理解有误,不包括“王妃”。

所以我选b。 【考点定位】了解文学常识。

能力水平知识记a【易错警示】文学常识知识记能力是近几年高考的一个经常考点,命题人往往在文言文阅读命题中考察这个考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一旦解答了这些问题,考生会误以为能从课文中找到答案选项中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达,往往会在王朝、管理部门、人物等方面偷偷改变其他内容,迷惑考生,思考时要小心加以区分。

例如,主题选项b是调查对古代帝王等称呼的文学常识。 15 .问题分析:此问题考查原文对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在正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和判定。 c项“被皇帝解职”与原文不符,可能是潘良贵本人要求离境。

所以我选c。 总结【考点定位】内容要点,归纳中心意思。

能力水平分析综合c【名师合一】常见的误解角度有:曲解词义、夸张、偏误、夸张、对错颠倒、因果混淆、时序错位(时序逆转)、无中生有、添枝加叶。 一个错误项目的错误设置具有隐蔽性和迷惑性,往往是在与原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不一致的内容、词语基本准确的前提下设置。

做题时要仔细推敲,认真比较。 例如,选项c是张冠李戴的错误。

16 .问题分析:这个问题考查译文的理解力。 翻译时,也要注意把要翻译的句子还原到语境中去理解,尽量直译,做到句子中重点词的含义,补充省略成分,把特殊的句式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翻译。

正题重点词:彻、当、退位、进退、耀、示。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水平是理解b。 【易错警告】翻译文言文首先要有语境意识。 根据上下文大致掌握句子整体的意思,找出句子中的关键词,识别其句式后再翻译。 一般直译(官名、地名、年号名等某些特殊词语不得翻译),注意字句的落实。

翻译时要遵循现代汉语规范,注意语言达到文顺。 例如,必须正确翻译“彻、当、退位、进退、耀、示”等关键词。

【参考译文】潘良贵,字子贱,婆州金华人。 以上舎生为首,担任辟邪雍博士,晋升为秘书郎。

当时,蔡京首相以官爵和体禄笼络着名士人。 潘良贵行动起来,意志坚定,亲友表达了多次为蔡京交往的愿望,潘良贵认真拒绝了。 靖康元年,钦宗问宰相合适的人选是谁,潘良贵强烈建议。 “什么,唐等四人不能任用。 从今以后他们一定会误国的吧。

陛下如果想帮助病危的宰相,如果不广泛听取下级官员的意见,就会被地位低下的人知道,无法如愿。 “话传到外面,掌权的人指控他傲慢轻率,把潘良贵作为监狱信州泊口排在岸上。

高宗继承皇位,被朝廷邀请担任左司谏言。 谒见皇帝后,请求消灭叛徒,在国门处决,敌人就不敢轻视宋朝了。

还要求山东、河北关闭贤明宗室,以强国威,皇帝巡视维扬,培养兵威以利国家恢复。 黄潜善、汪伯彦讨厌他,就调任工部。

潘良贵因建议未能落实,要求离职。 被任命为考试功臣,晋升为左司。

吕颐浩总理平静地对潘良贵说:“迟早我会去两省赴任。” 潘良贵认真地回答。 “父母老了想去地方任职,但两省的官员我做不到。 ”

潘良贵退去对人说。 “宰相负责一代人才的任免、升降,如果认为有良知,自然要提拔任用。 怎么能先表达个人恩情呢? 士大夫若接受他的笼络,凭什么立于朝廷?”

作为直龙图阁担任严州知州。 要求2月到任,担任祠禄官。

起用为中书舍人。 正好户部侍郎拜见了上帝,谈妥了,潘良贵以前和上帝很亲近。 这一天,潘良贵代替起居官站在殿上,径直走到榻榻米前严厉地说。

5 )阅读以下句子,完成后面的题目9.B10.D11.B12.B13.)。 )单亲吕公与沛县长官交好,为了避敌,跑去县令处作客。 于是在沛县安家了。

)酒宴快结束时,吕公向高祖使了个眼色,坚持要留下高祖。 【解析】9 .问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内容在文章中理解意思的能力。

要解决这样的问题,需要对平时文本的知识积累。 课外文言文阅读中,要辨别重要词语的语义是否正确,可能需要结合具体语境,根据语境推断词义,进而贬低B。 从文章的上下文来看,没有交换官员的事情和做法。

从上述上下文来看,高祖是个老爷,平时看不起县里的官员。 易除了有“交换”的意思之外,还可以说是“轻视、看不起”。

所以,根据上下文的上下文,应该说“轻视、看不起”。 所以我选b。

【考点定位】了解常见文言文的内容和用法。 能力水平是理解b。

【技巧点拨】对文言文内容的解释,要重视所学课程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与现代汉语意义迥异的词、多义性词。 文言文的内容应该用规范的现代汉语词语来解释,并应以某个词语在某个句子中的确切含义为基础,给予恰当的解释,使句子前后的语调流畅、意思正确。

在具体分析时,还要同时进行具体的语境分析。 10 .问题分析:此题考察理解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基于句子意思的整体感知和理解,将可以从整体分离出来的东西分离出来,然后根据主述或宾关系和人物的动作来切分句子,也可以根据句子的象征性语言来切分句子。 原文标点是“高祖醉,曰:“壮士行,不可畏! ”乃前,拔剑斩蛇。

蛇分为两条,道路开放。 行数中,醉得很困在睡觉。

子孙来到蛇那里,一位老妇人晚上哭了。 【考点定位】可以为文字断句。

能力水平是运用水平e。 【诀窍】断句前先通读几遍文章,整体把握全文内容,把能断句的先断句,再逐步缩小范围,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根据上下文关系,作相应调整,再根据常见的句末语气词“者,者”

11 )问题分析)这个问题是调查文学常识的知识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要解决这个问题,在平时的积累的基础上,找出表达错误的选项就可以了。

项d,“上座”是指受到尊敬的座位。 所以我选d。

【考点定位】了解文学常识。 能力水平知识记a【技巧点滴】文学常识的知识记能力是这几年高考的经常考点,命题者往往在文言文的阅读命题中考察这个考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这样的问题,考生往往会误以为能从课文中找到答案

选项中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达,往往会在王朝、管理部门、人物等方面偷偷改变其他内容,迷惑考生,思考时要小心加以区分。 例如,正题的选项d属于古代席位的文学常识。

12 .问题分析:此题考查分析和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根据对文章内容的认识,可以很好地识别选项和原文的微妙差异。 b项说“是为了奉承县令的贵客”,不准确,实际上是奉承县令。 “高祖历来轻视这种做法,所以一分钱都没有”也是不对的,高祖鄙视那些官员,没钱,是对那些官员的戏蔑。

所以我选b。 总结【考点定位】内容要点,归纳中心意思。

能力水平为分析综合c。 【名师一心】常见的误解角度有:曲解词义、夸张偏颇、张冠李戴、是非颠倒、因果混淆、时序错位(时序逆转)、无中生有、添枝加叶。

一个错误项目的错误设置具有隐蔽性和迷惑性,往往是在与原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不一致的内容、词语基本准确的前提下设置。 做题时要仔细推敲,认真比较。

例如,正题选项b属于张冠李戴

的错误。 1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翻译问句的能力。

译文时,应将待译句子放回语境去理解,也应注意尽可能直译,将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落实,补出省略成分,将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习惯译出。例如,(1)采分点“善”“辟”“客”“家”“焉”一处1分。

(2)采分点“阑”“目”“固”“竟”“后”。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易错警示】翻译文言首先要有语境意识,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例如第一题的“家”就属于名词用作动词,翻译时,要翻译准确。 【参考译文】 汉高祖(刘邦),是沛县丰邑中阳里(邑和里都是当时的行政单位,邑属于县,里属于邑)的人,姓刘。

高祖这个人,胸襟开阔,气量宽宏。不愿干一般人从事的生产劳动。

到了壮年,被试用做小吏,当了泗上亭的亭长。高祖曾经去咸阳服徭役,有机会观看秦始皇出行,他大为感叹地说:“唉!大丈夫就应该这样啊!” 单父(今山东单县)人吕公,跟沛县县令要好,为了躲避仇家,到县令这里客居,于是在沛县安了家。

沛县的豪绅和官吏们听说县令家里有贵客,都去送礼祝贺。当时萧何是县里的主吏(也称主吏掾,是协助县令管理人事考核的官职),主管收纳贺礼,他告知各位贵宾说:“礼钱不足一千钱的,请坐。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100道判断题

1. 古代文化常识自测题100题
古代文化常识自测题100题 1.有关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测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测试题
1.称杜甫为杜工部, 称左光斗为左忠毅公,称陆游为陆放翁 ,分别是以 、、来称呼人。
2.\”卑己尊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在称别人的父亲时,敬词有令父、等;称自己的母亲时,谦词有家母、等。
3.古代男子年20行\” \”,女子年15行\” \”,以示成年,这时才能取\” \”。
4.\”花甲重逢,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还多一度春秋。\”这是一幅写给 岁老人的寿联。
5.古代兄弟之间用\” \”表示排行。\” \”表示最大,\” \”表示最小。
6.我国古代对人的称谓有一些特殊的标志,如\”从\”表示
关系,\”先\”表示 。
7.我国古代的纪年法有三种: 、、。\”淳熙丙申至日\”采用的是 。
8.我国古代把农历每月初一叫\” \”,十五叫\” \”,月末一天叫\” \”。
9.古人说\”点卯\”的\”卯\”相当于现在上午 时到
时。
10.农历清明前的四个节气依次为 、、、。
11.1998年是农历戊寅年,按传统说法是属虎人的本命年;据此推算,2000年是农历 年,是属 人的本命年。
12.古人把从黄昏到第二天拂晓分为 更。其中\”三更\”大致相当于地支纪时法的 时,也就是现在的
时到 时。
13.我国古代思想家用\”五行\”指的是 、、、、五种物质。
14.中国隋唐以后的官职实行 \”三省六部制\”, \”六部\”是指: 部、部、部、部、部、部,各部的长官均为 。 \”六部\”中主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的是 。
15.古代授官叫 、,降官贬官叫 、。
16.汉代郡的长官称 ,隋唐州的长官称 ,宋代州的长官称 ,明代府的长官称 。
17.古代中国曾分置九州,居于九州之首的是 州,\” \”是今河北省的简称。
18.按东、西、南、北、中的顺序,写出\”五岳\”的名称: 、、、、。
19.\”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一句中的\”白下\”指的是: 。
20.河南省的洛阳位于洛河之 ,湖北省的汉阳位于汉水之 ,陕西省的华阴位于 之北。
21.成语\”三教九流\”中的\”三教\”是 、、。
22.传说中的开天辟地、炼石补天、衔石填海的神话人物依次是: 、、。
23.我国古代礼仪,宴席的四面座位,以 为最尊,其次是 ,再次是 ,最下位是 。
24.我国古代造字有\”六书\”之说,\”六书\”是指 、、、、、。
25.古代有\”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的说法,句中的\”四库\”指的是 、、、。
26.古代的节日大多伴有一些民俗活动,如元宵节 ,清明节 ,重阳节 。
27.旧时文人的四大雅趣是 、、、。
28.\”岁寒三友\”指的是 、、。
29.我国古代五声音阶由低到高排列,依次是 、、、、。
30.\”入则孝,出则悌。\”\”孝\”指善事 ,\”悌\”指善事 。
31.我国古代的十大古曲是: 、、、
、、、、、、
古代文化常识测验题参考答案
1.官职 谥号 号 2.令尊 家慈 3.冠礼 笄礼 字 4.141 5.伯仲叔季
伯 季 6.堂房亲属 已去世 7.王公年次记年法 帝王年号记年法 干支记
年法 年号干支合用记年法 8.朔 望 晦 9.五 七 10.立春 雨水 惊蜇
春风 11.庚辰 龙 12.五 子 前天晚上11点 第二天凌晨1点 13.金 木
水 火 土 14.吏 户 礼 兵 刑 工 尚书 吏部 15.拜 除 谪 左迁
16.太守 刺史 知州 知府 17.冀 冀 18.泰山 华山 衡山 恒山 嵩山
19.南京 20.北 北 华山 21.儒教 佛教 道教 22.盘古 女娲 精卫 23.
坐西朝东 坐北朝南 坐南朝北 坐东朝西 24.象形 指事 会意 形声 转注
假借 25.经 史 子 集 26.观灯 踏青扫墓 登高赏菊 27.琴棋书画 28.松
竹梅 29.宫 商 角 徵 羽 30.父母 兄长 31.高山流水 广陵散 平沙落雁 梅花三弄 十面埋伏 夕阳箫鼓 渔樵问答 胡茄十八拍 汉宫秋月 阳春白雪
2.古代文化知识填空
1.《国风》代表作 《殷其雷》、《伯兮》、《君子于役》等;《离骚》是一首诗,无所谓代表作。
《国风》是《诗经》的代表作,《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
2. 隋朝的三省六部制设置尚书、门下、内史三省。内史省长官为内史令;门下省长官为纳言;尚书省长官为尚书令。尚书省下设史、礼、兵、都官(后改为刑)、度支(后改为民)、工六部,各部长官为尚书。三省的长官相当于秦汉的宰相。
唐朝的三省为中书、门下和尚书省。中书省即隋朝的内史省,长官为中书令;门下省长官为侍中;尚书省长官为尚书令。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六部长官为尚书。唐初,三省长官中书令、侍中、尚书令相当于宰相;以后设而不任或不常设。
3. 东岳泰山 中岳嵩山
4. 五谷为泛称。一说是黍、稷、麦、菽、稻;一说是黍、稷、麦、菽、麻。
《皇帝内经》中认为五谷即“粳米、小豆、麦、大豆、黄黍”;《孟子腾文公》中称五谷为“稻、黍、稷、麦、菽”;在佛教祭祀时又称五谷为“大麦、小麦、稻、小豆、胡麻”;《汉书》将“谷、黍、稷、高粱、水稻”列为五谷,后来又有“谷、水稻、玉米、小麦、黍子”合称五谷的说法。
5. 礼 射
6. 隋朝六部为史、礼、兵、都官(后改为刑)、度支(后改为民)、工六部;唐及后世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7. 乡试 殿试 秀才(童生、生员)
3.古代文化常识
1、扪参历井仰胁息 《蜀道难》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赠卫八处士》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 《滕王阁序》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牛郎织女星
黄庭坚《二十八宿歌赠别无咎》:虎剥文章犀解角,食未下亢奇祸作。 药材根氐罹斸掘,蜜虫夺房抱饥渴。 有心无心材慧死,人言不如龟曳尾。 卫平哆口无南箕,斗柄指日江使噫。 狐腋牛衣同一燠,高丘无女甘独宿。 虚名挽人受实祸,累棋既危安处我。 室中凝尘散发坐,四壁矗矗见天下。 奎蹄曲隈取脂泽,娄猪艾豭彼何择。 倾肠倒胃得相知,贯日食昴终不疑。 古来毕命黄金台,佩君一言等觜觿。 月没参横惜相违,秋风金井梧桐落。 故人过半在鬼录,柳枝赠君当马策。 岁晏星回观盛德,张弓射雉武且力。 白鸥之翼没江波,抽弦去轸君谓何。
二十八宿值日占风雨阴晴歌诀:
春季:
虚危室壁多风雨,若遇奎星天色晴, 娄胃乌风天冷冻,昴毕温和天又明, 觜参井鬼天见日,柳星张翼阴还晴, 轸角二星天少雨,或起风云傍岭行, 亢宿大风起沙石,氐房心尾雨风声, 箕斗蒙蒙天少雨,牛女微微作雨声。
夏季:
虚危室壁天半阴,奎娄胃宿雨冥冥, 昴毕二宿天有雨,觜参二宿天又阴, 井鬼柳星晴或雨,张星翼轸又晴明, 角亢二星太阳见,氐房二宿大雨风, 心尾依然宿作雨,箕斗牛女遇天晴。
秋季:
虚危室壁震雷惊,奎娄胃昴雨霖庭, 毕觜参井晴又雨,鬼柳云开客便行, 星张翼轸天无雨,角亢二星风雨声, 氐房心尾必有雨,箕斗牛女雨蒙蒙。
冬季:
虚危室壁多风雨,若遇奎星天色晴, 娄胃雨声天冷冻,昴毕之期天又晴, 觜参二宿坐时晴,井鬼二星天色黄, 莫道柳星云霹起,天寒风雨有严霜, 张翼风雨又见日,轸角夜雨日还晴, 亢宿大风起沙石,氐房心尾雨风声, 箕斗二星天有雨,牛女阴凝天又晴. 占卜阴晴真妙诀,仙贤秘密不虚名, 掌上轮星天上应,定就乾坤阴与晴。
古意
(唐 )孟郊
河边织女星,河畔牵牛郎
未得渡清浅,相对遥相望
秦观的《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2、唐李白《游太山》诗之三:“平明登日观,举手开云关。”
《史记·司马穰苴列传》:“与庄贾约,旦日日中,会于军门。”
《孔雀东南飞》有“晻晻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论语》:“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李白《别毡帐火炉》诗:“离恨属三春,佳期在十月。”
柳永《望 海 潮 》 重湖叠山巚清佳。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4.高中语文必知的100个文化常识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秦大明123
高中生必知100条涉考文化常识
1、【十二生肖】〖中国〗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2、【年龄称谓】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孩提:指2——3岁的儿童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豆蔻:指女子十三岁及笄:指女子十五岁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而立之年:指三十岁不惑之年:指四十岁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花甲之年:指六十岁古稀之年:指七十岁耄耋之年:指九十岁期颐之年:一百岁
3、【明清科举考试】(起于隋代,盛于明清,清光绪31年废止)(1)等级:院试(又叫“童试”,县级考试,童生参加,考上为“生员”,即“秀才”。)乡试(又叫“秋闱”,省级考试,生员参加,考上为“举人”。)会试(又叫“春闱”,国家级考试,举人参加,考上为“贡士”。)殿试(国家级考试,皇帝主考,贡士参加,考上为“进士”。其中,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2)内容:四书五经等,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
4、【古代主要节日】元日:正月初一,一年开始。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上元:正月十五,张灯为戏,又叫“灯节”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祷农事。寒食:清明前两日,禁火三日(吴子胥)
5.古代文化常识梳理
一、年龄称谓 01、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02、孩提:指2——3岁的儿童 03、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 04、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05、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06、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07、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08、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09、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10、花甲之年:指六十岁 11、古稀之年:指七十岁 12、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 13、期颐之年:一百岁 二、明清科举考试(起于隋代,盛于明清,清光绪31年废止) (1)等级:院试(又叫“童试”,县级考试 ,童生参加,考上为“生员”,即“秀才”。)
乡试(又叫“秋闱”,省级考试,生员参加,考上为“举人”。) 会试(又叫“春闱”,国家级考试,举人参加,考上为“贡士”。)
殿试(国家级考试,皇帝主考,贡士参加,考上为“进士”。其中,第一名叫“状元” 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2)内容:四书五经等,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 三、古代主要节日 (01)元日:正月初一,一年开始。
(02)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 (03)上元:正月十五,张灯为戏,又叫“灯节” (04)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祷农事。
(05)寒食:清明前两日,禁火三日(吴子胥) (06)清明:四月初,扫墓、祭祀。 (07)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屈原) (08)七夕:七月初七,妇女乞巧(牛郎织女) (09)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节” (10)中秋:八月十五,赏月,思乡 (11)重阳: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灾 (12)冬至:又叫“至日”,节气的起点。
(13)腊日:腊月初八,喝“腊八粥” (14)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初旧迎新 四、古代的刑罚 (01)黥刑:又叫“墨刑”,额颊上刺字涂墨。 (02)劓刑:割鼻子 (03)笞刑:又叫“杖刑”,打板子(背、腿、臀) (04)刖刑:将脚砍掉(和氏璧) (05)宫刑:又叫“腐刑”,去掉男子生殖器(司马迁) (06)膑刑:剔去膝盖骨(孙膑) (07)大辟:砍头 (08)炮烙:将人烧烤死 (09)车裂:又叫“五马分尸”(商鞅) (10)汤镬:将人煮死 (11)腰斩:从腰部斩簖 (12)凌迟:又叫“千刀万剐” (13)弃市:暴尸街头 五、古代纪年法(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1)干支纪年:用“天干”和“地支”一一相配来纪年的方法。
其特点是: A、天干和地支各一位组成一个纪年,如“甲子年”、“乙丑年”等。 B、天干和地支的相配永远是单数对单数、双数对双数,不可能出现奇偶相组合。
C、60年一循环,周而复始。 *将公历年换算成干支年的方法(略) (2)年号纪年:从汉武帝起,帝王即位都有年号,后就用帝王年号来纪年。
如:康熙元年等。 *年号纪年和干支纪年可兼用,如:顺治二年乙酉四月 (3)王公年次纪年:用于春秋战国时代的一种纪年方法,如:赵惠文王十六年 六、有关官职的问题 1、词语 (1)授官:除 拜 (2)升官:迁 擢 (3)降官:谪 左迁 (4)免官:罢 黜 (5)招聘:征 辟 (6)京官调任地方官:出 徙 (7)大臣辞职:乞骸骨 2、六部: (1)吏部(官职任免升调等) (2)户部(土地税收户口等) (3)礼部(典礼科举学校等) (4)刑部(司法刑狱案件等) (5)兵部(军事军队边防等) (6)工部(工程营造水利等) *“六部”是汉以后的中央官职,各部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 地理山川 1、阴阳(阴:山北水南,阳光不易照到之处;阳:山南水北。
2、江河(古代“江”专指长江,“河”专指黄河。 3、关内、关外(汉朝前,“关”特指函谷关;明清时以至现在称东北三省为“关外”。
4、山东、山西(“山”特指崤山,后来有时指太行山。 5、古今地名(大都–北京;大梁、汴梁、东京、汴京–开封;京口–镇江;金陵、建业、建康、江宁、石头诚–南京;临安、钱塘–杭州;姑苏、吴郡–苏州;淮上、江都、维扬–扬州;会稽–绍兴;长安–西安;奉天–沈阳;直沽–天津。)
6、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 地名 要注要注意古代方位、地名的廉洁和现代不同的地方。 (1)六合:指天地四方(即上、下、东、南、西、北)。
(2)八荒:人为东、东南、南、西南、西北、北、东北八个方向。茺为荒远之地。
八荒指远离中原的地方。 (3)九州:古代分天下为九州,即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杨州、梁州、雍州。
(4)山东:指崤山以东。 (5)江南:泛指长江以南。
(6)江左:即长江以东。 (7)江表:长江以外,指江南。
(8)河北、河南、泛指中原之地,即黄河流域一带。
6.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关东】古代指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近代指山海关以东的东北地区。曹操《蒿里行》:“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指潼关以东地区。
【关西】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赤壁之战》:“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关中】所指范围不一,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鸿门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过秦论》:“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
【西域】古代称我国新疆及其以西地区。《雁荡山》:“按西域书,阿罗汉诺矩罗居震旦东南大海际雁荡山芙蓉峰龙湫。”
【岭峤】五岭的别称,指越城、都庞、萌渚、骑田、大庾等五岭。《采草药》:“岭峤微草,凌冬不雕。”(这里特指两广一带)。
【朔漠】指北方的沙漠,也可单称“朔”,泛指北方。《采草药》:“朔漠则桃李夏荣。”《木兰诗》:“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朔气指北方的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仍旧迎着朔风回来”,指北风。
【百越】又作百粤、诸越。古代越族居住在 *** 粤各地,统称为百越。古文中常泛指南方地区。《过秦论》“南取百越之地”,《采草药》“诸越则桃李冬实”。
【五岳】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梦游天姥吟留别》:“势拔五岳掩赤城。”
【京畿】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左忠毅公逸事》:“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
【三辅】西汉时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后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区。《张衡传》:“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记王忠肃公翱事》:“公一女,嫁为畿辅某官某妻。”隋唐以后简称“辅”。
【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项羽灭秦后曾将此地封给秦军三位降将,故得名。《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郡】古代的行政区域。秦统一天下设三十六郡,隋唐后州郡互称,明清称府。《过秦论》“北收要害之郡”,《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赤壁之战》“已据有六郡,兵精粮多”。
【州】参见“郡”条。《隆中对》:“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赤壁之战》:“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
【道】汉代在少数民族聚居区设道,这是一种行政特区,与县相当。唐代的道,先为监察区,后演变为行政区,是州以上一级行政单位。明清在省内设道,其中守道是小行政区,而巡道只有监察区性质。《谭嗣同》“旋升宁夏道”,这里的“道”,指道的长官。
【路】宋元时期行政区域,相当于现在的省。《{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山水阴阳】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愚公移山》:“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汉阴”指汉水南面。《登泰山记》:“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游褒禅山记》:“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古称别称】如南京又称建康、金陵、江宁、白下。《柳敬亭传》:“尝奉命至金陵。”《病梅馆记》:“江宁之龙蟠……皆产梅。”《梅花岭记》:“吴中孙公兆奎以起兵不克,执至白下。”又如扬州称广陵、维扬,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烟花三月下扬州。”姜夔《扬州慢》:“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再如杭州称临安、武林,苏州称姑苏,福州称三山,成都称锦官城。《柳敬亭传》:“余读《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枫桥夜泊》:“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春夜喜雨》:“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指南录>;后序》:“自海道至永嘉来三山,为一卷。”
7.古代文化常识
古代纪年纪月级日纪时法
纪年法
1年号纪年法:我国最早的纪年法是用王公即位的年次表示。以“元,二,三……”为序数,至去世为止。如:鲁僖公元年,鲁庄公十年。从西汉武帝建元起,以年号纪年,用“元,二,三……”为序,更换年号则重新开始。如:元嘉元年,汉末建安中,元和十年。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重新纪年,称作“改元”。如:“是年夏王,改景炎”。 2干支纪年法:干支,天干地支的合称。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葵叫十干,用以表序。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戍亥叫十二支,用以记时。用十干和十二支循环花相搭配组成甲子,乙丑,丙寅……葵亥,然后用甲子重新相配正好为数六十,通常叫六十花甲子,循环使用,周而复始,从东汉起采用干支纪年法。如“予犹记周公之被捕,在丁卯三月之望。” 3年号,干支结合纪年。如“顺治二年乙酉四月,乾隆丁亥冬”。
纪月法
1按序数表示:即一月二月三月……十二月。岁首的一月也叫正月。古人又有“月建”之法,即把十二支与十二月相配 ,表示月份,通常以冬至所在的夏历十一月配子,称建子之月,由此顺推,十二月为建丑之月,正月为建寅之月……十一月为建亥之月。 2按四季纪月:每季中的三个月,按孟仲季的顺序排列,如孟春,仲夏等。
纪日法
1用干支纪日:如六月丁丑(即六月初九)夏四月辛已(即十三日)。由于六十甲子和夏历的两个月的天数(五十九天)并不等同,故每月的干支名称与日期并不完全对应。 2按初一初二至三十的序数纪日。每月的初一十五月底这三天又有特定的称呼,分别叫做“朔”“望”“晦”。 (4)纪时法 古人纪时用地支表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小时。从23点(即夜十一点)起至夜一点 配子,依次顺推,前一个时辰为初,后一个时辰为正,这样也就等于将一昼夜十二个时辰分成二十四小时辰。搭配关系参见十二时辰与十二地支纪时关系表。 十二时辰 黄昏 人定 夜半 鸡鸣 平旦 日出 朝食 隅中 日中 日仄 晡时 日夕
十二地支 戍 亥 子 丑 寅 卯 辰 已 午 未 申 酉
二十四时 19 –
21 21-
23 23-
1 1-3 3-5 5-7 7-9 9-
11 11-
13 13-
15 15-
17 17-
19
五更 20-
22 22-
24 24-2 2-4 4-6
五更 一更 二更 三更 四更 五更

文言文古代常识题

1. 两道古文常识题

一、

谦称:寡人、臣、不才、妾、下、孤、老妇(全是自称);

敬称:陛下、夫子、足下、公、子、上、君、丈人(全是称对方);

贱称:独夫(即暴君)、竖子(指童仆,“竖”是竖裁的意思,就是通裁的上衣。古时童仆都是穿这种衣服,所以称为“竖子”)。

那个13是不是“愚”啊?LZ确定没打错?如果是“愚”的话就是谦称。

“鱼取生”从来没听说过……不懂……抱歉、

二、

经:伐檀(出自《诗经》);

史:荆轲刺秦王(出自《战国策》)、屈原列传(出自《史记》)、崤之战[出自《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张衡传(出自《后汉书》)、廉颇蔺相如列传(出自《史记》);

子:察今[出自《吕氏春秋》(又名《吕览》)]、季氏将伐颛臾(出自《论语》)、鱼我所欲也(出自《孟子》)、庖丁解牛(出自《庄子》)、劝学(出自《荀子》)、愚公移山(出自《列子·汤问》);

集:爱莲说(出自《周元公集》)、促织(出自《聊斋志异》、项脊轩志、捕蛇者说(出自《柳河东集》)、六国论(出自《嘉佑集·权书》。

《采草药》不知道……貌似很少人知道额……

2. 【好答案会+分】文言文 古文 的古代文化风俗常识

你在百度文库 搜古汉语常识,里面有很多同类文章,挨个看一下古 代 汉 语 文 化 常 识 一、年龄称谓 01、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02、孩提:指2——3岁的儿童 03、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 04、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05、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06、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07、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08、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09、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10、花甲之年:指六十岁 11、古稀之年:指七十岁 12、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 13、期颐之年:一百岁 二、明清科举考试(起于隋代,盛于明清,清光绪31年废止) (1)等级:院试(又叫“童试”,县级考试 ,童生参加,考上为“生员”,即“秀才”。)

乡试(又叫“秋闱”,省级考试,生员参加,考上为“举人”。) 会试(又叫“春闱”,国家级考试,举人参加,考上为“贡士”。)

殿试(国家级考试,皇帝主考,贡士参加,考上为“进士”。其中,第一名叫“状元” 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2)内容:四书五经等,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 三、古代主要节日 (01)元日:正月初一,一年开始。

(02)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 (03)上元:正月十五,张灯为戏,又叫“灯节” (04)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祷农事。

(05)寒食:清明前两日,禁火三日(吴子胥) (06)清明:四月初,扫墓、祭祀。 (07)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屈原) (08)七夕:七月初七,妇女乞巧(牛郎织女) (09)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节” (10)中秋:八月十五,赏月,思乡 (11)重阳: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灾 (12)冬至:又叫“至日”,节气的起点。

(13)腊日:腊月初八,喝“腊八粥” (14)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初旧迎新 四、古代的刑罚 (01)黥刑:又叫“墨刑”,额颊上刺字涂墨。 (02)劓刑:割鼻子(03)笞刑:又叫“杖刑”,打板子(背、腿、臀) (04)刖刑:将脚砍掉(和氏璧) (05)宫刑:又叫“腐刑”,去掉男子生殖器(司马迁) (06)膑刑:剔去膝盖骨(孙膑) (07)大辟:砍头 (08)炮烙:将人烧烤死 (09)车裂:又叫“五马分尸”(商鞅) (10)汤镬:将人煮死 (11)腰斩:从腰部斩簖 (12)凌迟:又叫“千刀万剐” (13)弃市:暴尸街头 五、有关官职的问题 1、词语 (1)授官:除 拜 (2)升官:迁 擢 (3)降官:谪 左迁 (4)免官:罢 黜 (5)招聘:征 辟 (6)京官调任地方官:出 徙 (7)大臣辞职:乞骸骨 2、六部: (1)吏部(官职任免升调等)(2)户部(土地税收户口等)(3)礼部(典礼科举学校等) (4)刑部(司法刑狱案件等)(5)兵部(军事军队边防等) (6)工部(工程营造水利等) “六部”是汉以后的中央官职,各部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六、古代时间、长幼特殊名称1、阴历十五为望,阴历十六为既望或继望;每月底为晦(大月是三十,小月为二十九,初晦即指正月月底);阴历每月初一为朔日。

2、老大为伯,老二为仲, 老三一直到倒数第二都称为叔, 最小的叫做季。

3. 有关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测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测试题1.称杜甫为杜工部, 称左光斗为左忠毅公,称陆游为陆放翁 ,分别是以 、、来称呼人。

2.\”卑己尊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在称别人的父亲时,敬词有令父、等;称自己的母亲时,谦词有家母、等。

3.古代男子年20行\” \”,女子年15行\” \”,以示成年,这时才能取\” \”。4.\”花甲重逢,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还多一度春秋。

\”这是一幅写给 岁老人的寿联。5.古代兄弟之间用\” \”表示排行。

\” \”表示最大,\” \”表示最小。6.我国古代对人的称谓有一些特殊的标志,如\”从\”表示 关系,\”先\”表示 。

7.我国古代的纪年法有三种: 、、。\”淳熙丙申至日\”采用的是 。

8.我国古代把农历每月初一叫\” \”,十五叫\” \”,月末一天叫\” \”。9.古人说\”点卯\”的\”卯\”相当于现在上午 时到 时。

10.农历清明前的四个节气依次为 、、、。11.1998年是农历戊寅年,按传统说法是属虎人的本命年;据此推算,2000年是农历 年,是属 人的本命年。

12.古人把从黄昏到第二天拂晓分为 更。其中\”三更\”大致相当于地支纪时法的 时,也就是现在的 时到 时。

13.我国古代思想家用\”五行\”指的是 、、、、五种物质。14.中国隋唐以后的官职实行 \”三省六部制\”, \”六部\”是指: 部、部、部、部、部、部,各部的长官均为 。

\”六部\”中主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的是 。15.古代授官叫 、,降官贬官叫 、。

16.汉代郡的长官称 ,隋唐州的长官称 ,宋代州的长官称 ,明代府的长官称 。17.古代中国曾分置九州,居于九州之首的是 州,\” \”是今河北省的简称。

18.按东、西、南、北、中的顺序,写出\”五岳\”的名称: 、、、、。19.\”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一句中的\”白下\”指的是: 。

20.河南省的洛阳位于洛河之 ,湖北省的汉阳位于汉水之 ,陕西省的华阴位于 之北。21.成语\”三教九流\”中的\”三教\”是 、、。

22.传说中的开天辟地、炼石补天、衔石填海的神话人物依次是: 、、。23.我国古代礼仪,宴席的四面座位,以 为最尊,其次是 ,再次是 ,最下位是 。

24.我国古代造字有\”六书\”之说,\”六书\”是指 、、、、、。25.古代有\”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的说法,句中的\”四库\”指的是 、、、。

26.古代的节日大多伴有一些民俗活动,如元宵节 ,清明节 ,重阳节 。27.旧时文人的四大雅趣是 、、、。

28.\”岁寒三友\”指的是 、、。29.我国古代五声音阶由低到高排列,依次是 、、、、。

30.\”入则孝,出则悌。\”\”孝\”指善事 ,\”悌\”指善事 。

31.我国古代的十大古曲是: 、、、、、、、、、。古代文化常识测验题参考答案1.官职 谥号 号 2.令尊 家慈 3.冠礼 笄礼 字 4.141 5.伯仲叔季 伯 季 6.堂房亲属 已去世 7.王公年次记年法 帝王年号记年法 干支记年法 年号干支合用记年法 8.朔 望 晦 9.五 七 10.立春 雨水 惊蜇春风 11.庚辰 龙 12.五 子 前天晚上11点 第二天凌晨1点 13.金 木水 火 土 14.吏 户 礼 兵 刑 工 尚书 吏部 15.拜 除 谪 左迁16.太守 刺史 知州 知府 17.冀 冀 18.泰山 华山 衡山 恒山 嵩山19.南京 20.北 北 华山 21.儒教 佛教 道教 22.盘古 女娲 精卫 23.坐西朝东 坐北朝南 坐南朝北 坐东朝西 24.象形 指事 会意 形声 转注假借 25.经 史 子 集 26.观灯 踏青扫墓 登高赏菊 27.琴棋书画 28.松竹梅 29.宫 商 角 徵 羽 30.父母 兄长 31.高山流水 广陵散 平沙落雁 梅花三弄 十面埋伏 夕阳箫鼓 渔樵问答 胡茄十八拍 汉宫秋月 阳春白雪。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13.D 14 B 15.C 16.(1)话传到外面,掌权的人指控他狂妄轻率,贬潘良贵为监信州呐口排岸。

(得分点:彻、当、黜,各1分,句意2分);(2)宰相掌管一代人才的任免、升降,认为贤良的,自然应当提拔任用,怎么能先表达私人恩情。(得分点:进退、耀、示,各1分,句意2分) 【解析】 1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文言断句的能力。

解答此题,可根据对句意的整体感知与理解,从整体上将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再根据主谓或动宾关系及人物的动作断句,也可以根据文言标志性词语断句。例如此题可根据人名“高宗顾良贵”及文言标志性词语“曰”等断句。

D项原文标点:子湮欲退,高宗顾良贵日:“是联问之。”又谕子湮且款语。

子湮复语,久不止,良贵叱之退者再。高宗色变,于是二人俱待罪。

所以选D。 【考点定位】能为文言文断句。

能力层级为运用E级。 【技巧点拨】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然后再注意常见的句末语气词“者、也、矣、乎、欤”和句首语气词“故、夫、盖、惟”,同时还需注意陈述主语的变化和事件的切分。

例如本题的“曰”“之”“高宗”等。 14.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解答本题,可根据平时的积累,将表述错误的选项找出即可。B项,“借用为对帝王、王后的尊称”理解错误,不包括“王后”。

所以选B。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易错警示】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是近几年高考的一个常考点,命题人往往将此考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放在文言文阅读命题中进行考查,解答此类题,考生往往会有一个方向上的误区,即考生误认为从文本中即可找到答案,而实际上,考查的内容主要依靠考生平时对文学常识的积累与不断的复习巩固。选项中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往往会在朝代、管理部门、人物等方面偷偷的改换其它的内容,迷惑考生,思考时,一定要细心辨别。

例如本题选项B则是考查古代对帝王等称谓的文学常识。 15.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解答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C项,“被皇帝罢官”与原文不符,应是潘良贵自己请求离去。

所以选C。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常见的设误角度有:曲解词义、夸大其词、以偏概全、张冠李戴、颠倒是非、因果混淆、时序错位(时间顺序颠倒)、无中生有、添枝加叶。其中一个错误项的错误设置有隐蔽性和迷惑性,它往往在大体正确的前提下设置一些与原文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不符的内容、词语。

做题时要仔细推敲,认真比对。例如选项C就属于张冠李戴的错误。

16.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翻译句子的理解能力。翻译时,应将待译句子放回语境去理解,也应注意尽可能直译,将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落实,补出省略成分,将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习惯译出。

本题重点词语:彻、当、黜、进退、耀、示。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易错警示】翻译文言首先要有语境意识,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

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例如本题应将“彻、当、黜、进退、耀、示”等关键词翻译准确。

【参考译文】 潘良贵,字子贱,婆州金华人。凭着上舍生的身份开始做官,担任辟雍博士,升任秘书郎。

当时宰相蔡京正用官爵和体禄笼络出名的士人,潘良贵操守、意志坚定不可动摇,亲戚朋友多次替蔡京表达愿意交往的心愿,潘良贵严肃拒绝。靖康元年,钦宗问谁可以胜任宰相,潘良贵极力进言:“何、唐等四人不可以任用,以后他们肯定误国。

陛下如果想要扶危持颠的宰相,不广泛询问下面官吏的意见,使地位卑微的人都知道,不能如意。”话传到外面,掌权的人指控他狂妄轻率,贬潘良贵为监信州泊口排岸。

高宗继承皇位,召入朝廷担任左司谏。拜见皇帝后,请求剿灭奸党,让叛徒在国门处决,敌人就不敢轻视宋朝。

又请求封贤良的宗室到山东、河北,来使国家强大,皇帝巡视维扬,培养兵威来图谋恢复国家。黄潜善、汪伯彦厌恶他的话,改任工部。

潘良贵因进言没有实行,请求离职。 授任考功郎,升任左司。

宰相吕颐浩从容对潘良贵说:“(您)早晚将引入两省任职。”潘良贵严肃回答说:“父母年老正想请求到地方任职,两省的官不是我能做的。”

潘良贵退下对人说:“宰相掌管一代人才的任免、升降,认为贤良的,自然应当提拔任用,怎么能先表达私人恩情。如果士大夫接受他的笼络,又凭什么在朝廷立身。”

凭着直龙图阁的身份担任严州知州。到任两月,请求担任祠禄官。

起用为中书舍人。 恰好户部侍郎向子湮入宫拜见皇帝,说话繁冗芜杂,潘良贵以前与向子湮交好,这天潘良贵暂代起居官,站在殿上,径直走到榻前严厉地说:“向子湮。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9.B 10.D 11.B 12.B 13.(1)单父人吕公与沛县的长官要好,为躲避仇人投奔到县令这里来作客,于是就在沛县安了家。

(2)酒宴快散的时候,吕公就给高祖使眼色,坚持要留下高祖。 【解析】 9.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靠平时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在课外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B轻视。从句子的上下文看,并没有交换官吏的一些事情或做法。

从上文的语境看,高祖做亭长,平时就看不起那些县里的官吏。易,除了有“交换”义外,还可讲成“轻视,看不起”。

所以根据上下的具体语境,应讲成“轻视,看不起”。所以选B。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文言实词的解释,要重视那些在所学课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那些意义与现代汉语中已有较大差异的词语,以及一词多义的词语。文言实词应该用规范的现代汉语词语予以解释,并且要根据该词在某句子中的切实意义给予恰当的解释,以使句子前后语气通畅、意义明白正确为标准。

具体分析时,还要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 10.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文言断句的能力。

解答此题,可根据对句意的整体感知与理解,从整体上将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再根据主谓或动宾关系及人物的动作断句,也可以根据文言标志性词语断句。原文的标点为: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斩蛇。

蛇分为两,道开。行数里,醉困卧。

后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 【考点定位】能为文言文断句。

能力层级为运用E级。 【技巧点拨】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然后再注意常见的句末语气词“者、也、矣、乎、欤”和句首语气词“故、夫、盖、惟”,同时还需注意陈述主语的变化和事件的切分。

1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平时的积累,将表述错误的选项找出即可。

D项,“上坐”是指受尊敬的席位。所以选D。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技巧点拨】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是近几年高考的一个常考点,命题人往往将此考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放在文言文阅读命题中进行考查,解答此类题,考生往往会有一个方向上的误区,即考生误认为从文本中即可找到答案,而实际上,考查的内容主要依靠考生平时对文学常识的积累与不断的复习巩固。

选项中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往往会在朝代、管理部门、人物等方面偷偷的改换其它的内容,迷惑考生,思考时,一定要细心辨别。例如本题选项D就属于古代席位的文学常识。

1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分析和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可根据对文章内容的感知,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B项说“为奉承县令的贵客”,不准确, 实为奉承县令; “高祖向来瞧不起这种做法,所以一个钱也没带”也错误,高祖瞧不起那些官吏,不带一钱,是对那些官吏的一种戏侮。

所以选B。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常见的设误角度有:曲解词义、夸大其词、以偏概全、张冠李戴、颠倒是非、因果混淆、时序错位(时间顺序颠倒)、无中生有、添枝加叶。

其中一个错误项的错误设置有隐蔽性和迷惑性,它往往在大体正确的前提下设置一些与原文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不符的内容、词语。做题时要仔细推敲,认真比对。

例如本题选项B就属于张冠李戴的错误。 1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翻译问句的能力。

译文时,应将待译句子放回语境去理解,也应注意尽可能直译,将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落实,补出省略成分,将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习惯译出。例如,(1)采分点“善”“辟”“客”“家”“焉”一处1分。

(2)采分点“阑”“目”“固”“竟”“后”。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易错警示】翻译文言首先要有语境意识,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例如第一题的“家”就属于名词用作动词,翻译时,要翻译准确。 【参考译文】 汉高祖(刘邦),是沛县丰邑中阳里(邑和里都是当时的行政单位,邑属于县,里属于邑)的人,姓刘。

高祖这个人,胸襟开阔,气量宽宏。不愿干一般人从事的生产劳动。

到了壮年,被试用做小吏,当了泗上亭的亭长。高祖曾经去咸阳服徭役,有机会观看秦始皇出行,他大为感叹地说:“唉!大丈夫就应该这样啊!” 单父(今山东单县)人吕公,跟沛县县令要好,为了躲避仇家,到县令这里客居,于是在沛县安了家。

沛县的豪绅和官吏们听说县令家里有贵客,都去送礼祝贺。当时萧何是县里的主吏(也称主吏掾,是协助县令管理人事考核的官职),主管收纳贺礼,他告知各位贵宾说:“礼钱不足一千钱的,请坐。

以上就是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选择题的全部内容,如果你还有其他疑问,记得联系我们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