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伙伴都问了关于高中语文常识知识点的问题。 今天,本网站编辑给大家整理了关于高中语文常识知识点的所有问题。 我希望能帮到你。
高中语文知识点大全
语文的学习在于平时的积累,学习语文首先要多读多记,这是一个引起量变的过程,其次要学会理解和感悟,用心品味中国语言文字。 这次给大家整理了高中语文的知识点,请大家参考。
高中语文知识点
1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注音
檐佑( b)耻(n (央涐( mi )酒肴)朱n (尴尬) gng(烦恼) xfn )仓庾(o (奢发( J(nan )挂掠)掠) di
古今异义
(1)很快就会明白。 古义:过了一会儿。 现在义:这个词消失了。
)2)只为将来着想。 古义:取。 今义:快了。
)3)不消耗。 古义:新闻。 今义(因使用或损伤而逐渐减少。
)4)总之他丧命了。 古义:结束,结束。 今义(果实和东西生长出来,成为最后的状态。
)5)这两个人没有尴尬就来了。 古义:鬼鬼祟祟的,不正经的。 今义:处境艰难,难以应对。
)6)这个差距就像天王堂一样。 古义:胜于泰山。 今义:是啊。
)7)我作恶了高太尉,惹了祸。 古义:惹怒; 制造。 今义(讨厌; 惹麻烦。
)8)但是,只要有衣服,就拿来家里浆洗。 古义:只要。 今义:改变连接词。
)9)没时间送汤送水来露营和树林冲着吃。 古义:总是; 给你。 今义:这句话已经消失了; 说着。 文化常识
施耐庵,中国元末明初作家。 据报道,施耐庵是《水浒传》的作者。 明嘉靖19年( 1540 ),高儒《百川书志》载:《忠义水浒传》 100卷。 钱塘施耐庵之书。 罗贯中编次”
《水浒传》也被称为《水浒》和《忠义水浒传》。 《水浒传》是明代长篇小说。 这是我国文学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不是根据个人的临时性作品,而是根据民间口头传说、艺人的讲解,由文人加工编纂而成。 全书前半部写着“官逼民反”,好汉林冲、鲁智深等人一个个“被逼上梁山”,宋江上山后,写了几场与反土豪、官军的战斗。 后半部记载宋江被招安,攻打辽,打方腊,结局悲剧。 它反映了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的规律。
2 .套子里的人
注音
规则( ju )祈祷) qd(o )谗言( chn )煽动( s ) ngy ) ng ) ) ) )。
谗言( jqio周济( j)陶冶( toy)辖制( xi) ) ) )0)。
不好意思( nnkn )漆黑;
文化常识
契诃夫、俄罗斯小说家、戏剧家、19世纪晚期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短篇小说艺术家。 祖父是赎金农奴。 父亲开着一家杂货店,1876年破产,全家移居莫斯科。 但是契诃夫一个人留在塔甘罗格,作为家庭教师维持生活,继续上学。 879年进入莫斯科大学医学系。
1884年毕业后,在斯威尼戈罗德等地行医,广泛接触平民,了解生活,对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1904年6月,契诃夫因肺炎病情加重,前往德国温泉疗养地黑森林的巴登比勒治疗,于7月15日去世。 他和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洲? 亨利与三大短篇小说大师齐名。 短篇小说有《小公务员之死》 《变色龙》 《装在套子里的人》 《齐谐》等。
3、边城
注音
蘸水罐时) bai )水( t )水( qi)水( chui )骚阗( tin )蚱(瀑布) Y角) y(睛
休息( q)眺望( tio )傩神) nu? (椰子) zngl)顺) cun顺)文化常识
沈从文( 1902-1988 ),湖南凤凰县人,汉族,但有部分苗族血统。 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 14岁时,他投身军队,流浪湘川黔交界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任教于西南联大,1931年—1933年任教于山东大学。 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装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
高中语文必备知识点
一.文字内容
1 .通假字
(1)北冥有鱼)通)溟)、海) )。
)2)豆知不如大知(通)智)、智) )。
(3)通过这大大小小的辩也来区别) )。
(4)旬五日后反之)通)又); “后退”,往返)
)5)并征一国(通(耐)、能) ) )。
( (6)六气之阀)通(变)、变) ) ) ) ) ) )。
2 .古今异义
)1)肚子还在
古义(饱食之形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预想的一致
)2)大家骑马
古义:一般人(今义)很多人,大家
)3)但是,还是没有树。
古义:这样现在义,但是改变连接词
(4)穷北
古义(毛,草木今义)头发
)5)小不如大
古义(长寿的今义)丰收年; 春节
3 .一词多义
( (1)即使阀了这个小的大瓣膜)也要区别) )。
以及六气之不辩(通(变)、变(变) ) ) ) ) ) )。
)2)知道的二虫知道什么)动词,知道)
小智慧不如大智慧(名词,智慧)
(3)名北冥有鱼,名鲱鱼(名词,名称) )。
圣人无名(名词,名声)
(4)屏息六月屏息者也(指名词、气息,此处指风) )。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名词,气
4 .词类活用
(1)把名词用作动词。 之后,乃今将图南(南飞) /西以其九万里为南)南飞) )。
)2)移动用法。 德合一君(满足……) /他是带来幸福的人)……(带来幸福的人) /以及征服一国的人)……让人信赖)
二.文言虚词
1 .其
)1)助词、的。 鹏之背,不知其千里/其翅似垂天之云( (助词,的) ) )。
)助词、主谓之间消除句子的独立性。 鹏之徙南冥也/生物气相吹也/而夫水之积也不厚
)3)代词,它。 而且,没有人会逃跑
)4)代词,他。 而且,虽然世界闻名,但不推荐任何人说“是宋荣子的事”,并不可悲。
)5)代词,这些。 二虫知道什么
) )动词,嘿嘿,嘿嘿。 西以九万里为南
2 .然后
)1)连词、表修饰。 怒飞/抡起者九万里/决起飞
)2)连词、表的转换。 而宋荣子还在笑/而且举世闻名,却不劝/彭祖至今特别听说过
)3)连接词,表并列。 若夫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
)4)连词、表记。 而且,只是被地球支配着
3 .那么
)1)连词、就。 海运转向南冥
)2)连接词,或。 时不我待
)3)连词,那么。 背上那艘大船也没力气
4 .当然
(1)讽刺,然也(代词,如) ) ) ) ) ) ) ) ) ) ) ) ) ) ) ) ) )。
)2)但是,未树也(代词,如、
( (3)未计数的天然也)形容词尾,……的样子) ) ) )。
5 .以
)1)介词、把。 五百岁为春
)2)介词、用。 生物吹气
)3)介词、理据。 怎么知道是这样
6 .然后
(1)连接词,且。 举世闻名不相劝
)2)副词、还。 他以邪恶待哉
)3)副词,接下来。 还有适南冥也
7 .在
(1)介词,相对于。 他在世上/他在世上
)2)介词,在。 水在其他堂上
8 .其馀
)1)用于选择问句的,或许……或者,是……还是……是正色邪? 那太远了,没有任何邪念
)2)代词,其。 名字叫鹏
)3)代词,它。 背上那艘大船也没力气
三.文言文句法
1 .判决书
(1)这个大大的辩也) )表示判断的语气) )。
)2) 《诗经》人,志怪者也()者……也()表示判断的语气)。
(3)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者……也)表示判断的语气)。
2 .省略句
( (1)飞艾之间)介词(省略于) ) ) )。
)2)且举世闻名(宋荣子)不劝(省略主语“宋荣子”)。
(3)大家都属于这一类(省略前置词) )。
)大家都骑着马,(大家)也不悲伤(省略主语的“大家”)。
3 .疑问句
( (西以其九万里为南)表示认为、疑问的语气) ) )。
( (奚知道这一点) ),(奚表示疑问的语气) )。
) )他(且奚),表示疑问的语气) )。
4 .倒装句
(1)莫之天阏之者(夭阳之,宾语前置) ) ) ) ) ) ) ) )。
) )他)及奚)、宾语前置) )。
( (奚知然)奚、宾语前置) )。
)四)向他堂上要水(向他堂上要水,介宾句后置) )。
)5)在蓬蒿之间飞行)在蓬蒿之间飞行,介宾句后置) )。
四.重点句子翻译
1、夫水之积不厚,背大舟也无力。 如果水在其他堂上,芥末就是舟。 置杯为胶,水浅舟大。
积水不深的话,漂浮大船也没有力量。 如果你往法庭低地浇水,小芥末草也可以当船用。 杯子放着就粘不上了。 水太浅了,船太大了。
2、背靠泰山,翅膀如天上降云,耍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负蓝天
背上像一座大山,展开翅膀就像天边的云。 鹏鸟借助急速旋转的向上气流直冲九万里高空,腾起云层,背负蓝天。
3、若夫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游无限者,彼恶待哉! 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效、圣人无名。
对于遵循宇宙万物规律,把握“六气”变化,漫游无限国界,他靠的是什么! 因此,道德修养高的“至人”可以达到忘我的境界,完全超脱于精神世界的“神人”没有名声、没有事业,思想修养充实的“圣人”决不追求名誉地位。
高中语文知识点的整理
一.掌握以下重点词语
1、率:六国互相服丧,贿赂秦耶? (一切,一切() ) )。
2、以:不接受贿赂的人用贿赂来服丧( (因为) ) ) ) ) ) ) ) )。
3、盖子:盖子失去了强大的帮助,一个人做不完(因为) )
4、固:固不在战矣)。
5、举:举而给人(取) )
6、然则:然则诸侯之地有限(以上) ) ) ) )。
7、判)所以不战而强弱胜负已经判定了(确定、断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关于固(理固) (本来) ) ) )。
9、得:这句话得(就是这样) ) ) ) ) ) ) )9) ) ) )。
10、迁:终于五国迁灭(改变) )
11、与)不与嬴合作帮助五国
12、两者:五国服丧,齐也必然成为男性( (已经) ) )。
13、以、为、速:至丹以荆卿为速祸焉(用、为、招) )。
14、复:后秦打赵者复(两次) )。
15、洎,以:洎牧诛谗(且待; 因为)
16、诚)可以说智力危险。 战败而死。 诚是不得已(真的) )。
17、向使:向使三国各自热爱当地( (如果) ) ) ) ) ) ) )。
18、数、理:胜负之数、存亡之理、与秦相比时(天数、命运) ) ) ) ) ) )。
19、为(为)国若无人使用,则为积聚威势而掠夺哉(治、被) )。
20、刚、从:刚是天下之大,从六国破局的故事(如果,如果遵从的话) )。
二.通假字
1、曝光膏(曝光)。
2、暴秦的贪婪(鰤鱼,满足) ) )。
3、与秦相比时(通则,情况) ) ) ) ) ) ) ) ) ) )。
三.一词多义
1、非:
六国溃败、非兵不利、战差、弊不在赐秦() ) ) ) ) ) ) ) )。
实际上我觉得迷茫的不是遥远的地方,现在不是昨天(错误的)
才能不如中人,须有仲尼、墨翟之贤(
戍戍之士,非九国之师(不能) )。
2、或:
或六国互相服丧,贿赂秦耶(有人) ) )。
马千里者,尽一食或粟一石(有时) ) ) ) ) )。
一会儿以为死了( (有人) ) )。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与秦相比、或不容易衡量时(
3、得:
秦在攻略以外,小在邑,大得城() ) ) ) ) ) ) ) ) )。
可以得到(正确的) ) ) ) ) ) ) )。
不得已(方法) ) )。
你为我而召,我得哥哥(必须,应该) ) ) )。
4、相:
与秦相比时(指对方) ) ) ) )。
狼不前进,坦然面对(指着对方) )。
王侯将相宁有乎(相国) )
5、大势所趋:
有这样的气势,为了增强秦人的威势而被抢劫( (势) ) ) ) ) ) )。
其势弱于秦(形势)
桂殿兰宫,即冈峦的姿势
四.词类活用
1、事:地事秦(以名工作,事奉)
2、义:不贿赂秦(名作,伸张正义) ) ) )。
3、事、礼:以事秦之心礼天下奇才(以名工作、事奉; 礼遇)
4、日、月:日削月割(名作状,一日天地; 一月之地)
5、但是)李牧联做这件事(动词动了,让他退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五.古今异义之词
1、其实(古义)他实际上。
本义)副词表示说的是实话。
2、祖父(古义)祖祖辈辈。
今义(爷爷。
3、关于:古义(结果,直至。
今义)说点别的。
4、智力(古义)智谋、力量。
今义)指人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可(古义)可靠。
今义)表示可能、可能或可能。
6、故事(古义)往事,前例。
今义)指为了讲述而真实或虚构的事情。
六.句法
1、为了给别人)列举)省略句)
2、故燕虽然是小国,但后来去世了,也有斯用兵的效果(判决书) )。
3、赵味五战是秦(介宾结构后置) )。
4、秦人为积聚威势而掠夺(被动文) )。
七.难句翻译
1、六国互相服丧,贿赂秦耶?
六国互相毁灭,都向秦行贿了吗?
2、不受贿者以贿赂服丧。
没有收购秦国的国家,因为收购了秦国而灭亡。
3、奉之弥繁,侵之越急。
给他越多,侵犯他们就越严重。
4、_关于有道理的事。
六国终于灭亡了,按理说本应该如此。
5、数荆卿至丹,速招灾祸。
惹祸上身,直到燕太子丹用荆卿为计。
6、洎牧将以诬告处罚。
等到李牧被冤杀。
7、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那么胜负的存亡命运。
8、为积聚秦人威势而掠夺。
但被秦人积成已久的威势所胁迫。
9、为了国家,没有人为了积累威望而掠夺!
译文:治理国家的人不能被别人长期积累的威慑力所胁迫。
国语最快提高方法
一.学好教科书知识
教科书是语文的基础,打好基础才能更好地学习它。 不少学生认为,只要上课认真听讲,认真做笔记,课后把作业做完,再自觉复习,成绩就能达到提高。 其实,这还不够。 学习最重要的阶段是预习。
这意味着,在老师上课之前,你必须先自己学习课文。 预习时,要尽量运用你已经获得的知识和方法,积极解决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记录下不懂的问题,并在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一起学习和讨论。 教科书要反复读,直到把问题读透。
为了巩固知识,在课堂下练习会更加巩固知识。 这不仅学习效果好,而且培养了自己的学习能力。
二、注意课外积累
知识就像大海,教科书中的知识只是海面上的波浪之一,远远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所以需要适当的课外阅读。 进入紧张的学习阶段,我们就不能再读很多课时了,所以阅读的时候需要做出选择。 我们需要广泛阅读书籍和报刊杂志,从电视、广播、网络上获取信息,有条不紊地做笔记。
要关心社会生活,了解社会动态,使自己的思想不断进步。 这不仅可以让我们积累更多的知识,还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
三.加强写作训练
我们学习语文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写文章。提高写作能力要一点点开始。 课外的积累是写作的基础,要学会细读文章,精彩的文章最好能背诵。 饿了的话,写不出好文章。
此外,观察生活,注意感悟生活,坚持写日记,有感而发地写随笔,是帮助作文的有效途径。 好的作文要反复修改,也可以听老师和同学的意见,精益求精。 希望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从现在开始,长期坚持下去,以日积月累之功取得水路形成的效果。
高中语文知识点大全相关文章:
高中语文必备知识点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
总结了高中语文的基础知识点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
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大全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知识点整理归纳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
2022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
2022高考语文知识点归纳大全
var _hmt=_hmt || []; ( function ( ) varhm=document.createelement ) )脚本); hm.src=&; #039; https://hm.Baidu.com/hm.js? 8a6b92 a 28ca 051 CD1a9 F6 bec A8 DCE 12e & amp; #039; vars=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 ( & amp; #039; 脚本和映射; #039; ) [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s ); () );
高中语文必修二古诗词基础知识归纳
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 只有知识是有用的。 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成为一个精神坚强忠诚的人,一个真正爱人、尊重人的劳动、能真心享受人类不断伟大劳动创造的美好果实的人。 给您高中语文必修二古诗基础知识的总结。 希望能帮到大家。
高中语文必修二古诗词基础知识总结1
《诗经》节车厢
文学常识
又称《诗三百》、《诗经》,收录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诗305首。 内容可分为风、雅、赞;
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
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可分为大雅和小雅;
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的祭祀大乐歌。
《离骚》的六义是指风、雅、赞三首诗的形式和赋(陈)、比)、兴(先说他物)三种表现手法。
字节
流氓( mng )蚩( ch) ——匪( qin )期
( qing )子无怒——乘他垝( gu )垣( yun ) ) ) ) ) ) ) ) )。
鲁卜尔筮( sh) —— )私贿( hu)迁
言笑晏晏( yn ) ——不可说)也
自彚( c)尔——淇水汤( shng ) )。
渐( jin )车是裳( chng ) —— )黄色陨石坑( y )
(()r )那一行是—— ) )其笑
淇有岸( q) ——隰) x) p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5 ) 65
真话
说明一次加线内容
1 .流氓的蚯蚓(蚯蚓(蚯蚓(忠厚的样子) ) ) ) ) ) ) ) ) )。
2 .匪我惣期(惣:拖延) )。
3 .将子无生气(将)愿,请便) )。
4 .骑他埂垣(埂)破坏、倒塌; 篱笆:矮墙)
5 .身体无话可说(谴责:灾祸) ) )。
6 .与士无头皮屑(头皮屑:溺水) ) ) ) ) ) ) ) )6.6.与士无头皮屑(头皮屑:溺水) ) ) ) ) )6.6.6.与士无头皮屑(头皮屑:溺水) )
7 .女人也很不爽(爽的错误) ) ) ) ) ) )。
8 .名室劳矣(名:无、无)。
2词类活用
1 )雨夹雪(雨,名作动,下)。
三封猜字
1 .匪来贸易线(匪通过“非”)。
2 .犹可说也(说,通“脱”
3 .鸠嗟(与“唤”相通() )。
4 .岁岁不可停歇(莫,通“暮”)。
高中语文必修二古诗词基础知识总结2
《离骚》
文学常识
《楚辞》作者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人。
《离骚》用楚地诗的形式、方言的音韵,描写楚地的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后世称此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
《楚辞》是《孔雀东南飞》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字音字形
姱( ku(谶( Ji(N )荔) ch((I ) ) ) ) )。
( (朱)偈) mi(n )怄( tn ) ) ) )。
邑( y)侘( ch)傺;
溟溟( k)鸻( zh(圜( yun ) ) )。
皋) g
真话
说明一次加线内容
1 )余修姱以羇诛,谶朝谶夕交替。 (是) (崇尚; 修姱(清洁美丽; 名动作,约束; 谶)举首词; )抗议; (退位) )。
2 .为余用蕙紧急,为申之收集草莓。 ( (以)因) ) ) ) ) ) ) ) ) ) ) ) ) ) ) ) ) ) ) ) ) ) )0) ) )0)
3 .怨灵修浩然,不察丈夫民心。 (浩荡)荒.唐,没有标准) )。
4 .善于固化时间潮流,尊重规则改正错误。 本来; 巧(善于投机取巧; ) )背反; 错误:“措施”,措施)
5 .背上绳墨追逐歌曲,比拼周容。 (绳墨)准则; 追曲(追求歪曲; 竞争(争夺) ) )
6 .怂郁邑余佗西,我唯一一个人穷困的时候就是这个时候。 (余)失意的样子) ) ) ) ) ) ) ) ) ) ) ) ) ) ) )0) )
7 .宁为流亡而溘然长逝,心力交瘁。 (突然) )
8 .哪里的谁能周围? 丈夫有什么不同,彼此都安全吗? 与“日元”相通
9 .以心抑志,忍耐尤抑喧嚣。 责骂; () )忍耐; 侮辱() () ) ) ) )0)
10 .留马在兰皋。 马椒丘停止。 (杨:他是,那里) )。
11 .体解吾不变,但能惩罚心吗? ( (矫正)受创而变) ) ) ) ) ) )。
2一词多义
很长
1 .长气藏鼻涕(副词,长) )。
2 .长余佩的陆离(使……变长) ) ) )。
善
1 .亦余心之善(自以为好) )。
2 )散布谣言说是太善淫(擅长)
我以为
1 .认为制芃荷是衣服(……制作) ) ) ) ) ) )。
2 .太自以为是(自以为是) ) ) )。
修理
1 .余修姱而韩罴( (美丽) ) ) ) ) ) ) ) ) ) ) ) )。
2 .退将修吾初服(整理) )。
3 .余德好修姱(美丽,美丽) )。
但是
1 .余修姱而诛之,(惟) ) ) ) ) ) ) ) ) ) ) ) ) ) )馀) ) ) ) ) ) )馀) ) ) ) ) ) ) ) ) ) ) 652 )
2 .九死一生仍无怨无悔(即使) ) ) ) ) ) ) )。
3词类活用
把名词定为动词
1 )余虽修姱而诛之(受牵制) )。
2 .鸻不成群(成群) ) ) ) ) ) ) ) ) )。
把动词变成名词
1 )谶善淫(淫乱)
动用法
1 .伏清白以死为直(为…而死)
改变用法
1 .以心抑志(……受委屈,……受压抑) ) )。
2 .兰皋步余马(使……步) ) ) ) )。
3 .面临高余冠的危机(……使之变高) ) ) ) ) ) ) ) ) ) )。
4 .加长余佩的陆上距离(移动、……加长) ) )。
四个猜字
1 .无视规则改正错误(“措施”、措施) ) )。
2 .忳郁邑余佚西(“郁悒”通忧烦闷) )。
3 .哪里行得通( (通过“圆”,切成圆形() ) ) )。
4 .延队列乌吾将反(通“还”、回头、回头) ) ) ) ) ) ) ) ) ) )。
5 .不入不出(“患”、遭遇) ) ) )。
6 .芳菲菲其弥章(通“彰”,明)。
5古今异义
1 )制芃荷以为衣,聚芙蓉为裳(古义:古代称上衣为裳,下衣为裳|今义:衣) ) ) ) ) ) ) ) ) ) ) )。)
2 .哪里做得好((古义(相称性(今义(周到周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怨灵修之浩然(古义:荒.唐|今义:表示水势广大) ) ) ) )
4 .古义(擅长投机的)今义)技巧娴熟) ) ) ) ) ) )4) ) )0)
5 .打破规则改正错误)古义)改变措施)今义)改正错误) )
6 .吾独穷乎时也(古义)处境困难( |今义)经济困难) ) ) ) ) ) ) ) )
7 .宁溟亡流亡(古义)随水而逝( |今义)因灾害或政治理由不得不离开故乡或祖国) ) ) ) ) ) )。
语法
1倒装句
1 .步余马在兰皋(状语后置,即在兰皋步余马) )。
2 .我不知道那个(宾语是前置的,也就是说不知道我) )。
3 .高余冠临危,长余佩陆离(定语后置) )。
2被动句
1 )余修姱以羇诛,谶朝谶夕交替。
2 .体解吾还未亏。
高中语文必修二古诗词基础知识总结三
《孔雀东南飞》
文学常识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史诗。
乐府双璧: 《木兰诗》 《水浒传》
字音字形
公姥( m )愤怒) fn )伶俐) p珐ng ) ) ) ) )。
) ) ) ) ) ) )蒲苇
真话
说明一次加线内容
因为是大人,所以讨厌迟到
妾不忍心工作
只是什么都不做(徒劳); 施:用)
可白公姥(白)告诉我; 公姥:偏义副词,指婆婆)
工作两三年(一起生活) ) ) )。
什么意思不厚(厚)满足) )
何乃太区()区:愚拙) )。
汝是否获得了自由(自由) (自私) ) )。
可怜无比(可怜可爱) ) ) )。
不能如约而至
谢家来贵门(谢)离别) )。
昼夜工作、心急如焚()工作、偏义副词、工作; () (孤独的样子) ) ) ) ) ) )。
遗施(遗施)赠送、给予) ) ) ) ) ) ) ) ) )。
和继女分手
好自养的(扶将)扶将
感君区怀(区)情意真挚) )。
君若见录(见:我; (录)记)
能自断的信(自);马上; 断然拒绝; 信:使者,这里指媒人)
先回家(适)嫁人)
不,好像是天上地下。 不,是坏运气。 泰:运气好
处分适兄意(适)、适(遵从) )。
许与府吏绝无缘分,但渠永无缘分; 水路:他)
贽金300万(贽:赠(() ) ) ) ) ) ) ) ) ) ) )。
适得府君书(适:刚才)。
恨其可论(恨)、恨之入骨(愤慨) )
2一词多义
相
每天少见见面,及时遣返。
孩子已经淡禄相,和许(你)不一样了
永远不要忘记地去迎接
自相矛盾将(第三人称,她) )嬉戏也不会忘记)我)。
发誓不隔卿,既不输给天也不输给地
不要面对面互相叫
蹑手蹑脚地相遇(第三人称,他)六合正相应(彼此) ) ) )。
悄然遥相忘(第三人称,他)在黄泉下相见(彼此) )。
枝相掩映叶相交通
登即相承和(第三人称,那是指亲事) ) ) ) ) ) ) ) ) ) ) ) )。
3词类活用
人受伤(伤口、动用法、为…而悲伤) )。
五里一徘徊(五里、名作动、飞五里) )。
名秦罗铺(名、名动作、名) ) )。
反过来烧我的怀(煎、动、…受折磨) ) ) )。
荣汝身(荣、动、…带来荣耀() ) )。
本月内方便(利、意、…是最吉利的) ) )。
卿当日升贵(日、名作状、每日) ) ) )。
绝对不是完整的(完整、名作、保全)。
四个猜字
永远不拿(通过拿、“娶”) ) ) ) ) ) )。
箱帘六七十(帘,与“时”相通) )。
蒲苇像线一样穿线(穿线,“韧”)
府吏参照礼貌(礼貌,“叮嘱”) )。
高中语文必修二古诗词基础知识总结相关文章:
高一语文必修二古诗词必暗知识点
高一语文必修2必记古诗词知识点知识归纳
高中语文必修二知识点总结整理
高一语文必修二文知识点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文知识点整理
高三语文必修二文知识点
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知识点(二)。
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知识点(二)。
高中语文必修二一定要背古诗
高中语文知识点大全
语文的学习在于平时的积累,学习语文首先要多读多记,这是一个引起量变的过程,其次要学会理解和感悟,用心品味中国语言文字。 这次给大家整理了高中语文的知识点,请大家参考。
高中语文知识点
1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注音
檐佑( b)耻(n (央涐( mi )酒肴)朱n (尴尬) gng(烦恼) xfn )仓庾(o (奢发( J(nan )挂掠)掠) di
古今异义
(1)很快就会明白。 古义:过了一会儿。 现在义:这个词消失了。
)2)只为将来着想。 古义:取。 今义:快了。
)3)不消耗。 古义:新闻。 今义(因使用或损伤而逐渐减少。
)4)总之他丧命了。 古义:结束,结束。 今义(果实和东西生长出来,成为最后的状态。
)5)这两个人没有尴尬就来了。 古义:鬼鬼祟祟的,不正经的。 今义:处境艰难,难以应对。
)6)这个差距就像天王堂一样。 古义:胜于泰山。 今义:是啊。
)7)我作恶了高太尉,惹了祸。 古义:惹怒; 制造。 今义(讨厌; 惹麻烦。
)8)但是,只要有衣服,就拿来家里浆洗。 古义:只要。 今义:改变连接词。
)9)没时间送汤送水来露营和树林冲着吃。 古义:总是; 给你。 今义:这句话已经消失了; 说着。 文化常识
施耐庵,中国元末明初作家。 据报道,施耐庵是《百川书志》的作者。 明嘉靖19年( 1540 ),高儒《忠义水浒传》载:《水浒传》 100卷。 钱塘施耐庵之书。 罗贯中编次”
《水浒》也被称为《忠义水浒传》和《水浒传》。 《小公务员之死》是明代长篇小说。 这是我国文学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不是根据个人的临时性作品,而是根据民间口头传说、艺人的讲解,由文人加工编纂而成。 全书前半部写着“官逼民反”,好汉林冲、鲁智深等人一个个“被逼上梁山”,宋江上山后,写了几场与反土豪、官军的战斗。 后半部记载宋江被招安,攻打辽,打方腊,结局悲剧。 它反映了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的规律。
2 .套子里的人
注音
规则( ju )祈祷) qd(o )谗言( chn )煽动( s ) ngy ) ng ) ) ) )。
谗言( jqio周济( j)陶冶( toy)辖制( xi) ) ) )0)。
不好意思( nnkn )漆黑;
文化常识
契诃夫、俄罗斯小说家、戏剧家、19世纪晚期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短篇小说艺术家。 祖父是赎金农奴。 父亲开着一家杂货店,1876年破产,全家移居莫斯科。 但是契诃夫一个人留在塔甘罗格,作为家庭教师维持生活,继续上学。 879年进入莫斯科大学医学系。
1884年毕业后,在斯威尼戈罗德等地行医,广泛接触平民,了解生活,对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1904年6月,契诃夫因肺炎病情加重,前往德国温泉疗养地黑森林的巴登比勒治疗,于7月15日去世。 他和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洲? 亨利与三大短篇小说大师齐名。 短篇小说有《变色龙》 《装在套子里的人》 《齐谐》 0755-79000等。
3、边城
注音
蘸水罐时) bai )水( t )水( qi)水( chui )骚阗( tin )蚱(瀑布) Y角) y(睛
休息( q)眺望( tio )傩神) nu? (椰子) zngl)顺) cun顺)文化常识
沈从文( 1902-1988 ),湖南凤凰县人,汉族,但有部分苗族血统。 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 14岁时,他投身军队,流浪湘川黔交界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任教于西南联大,1931年—1933年任教于山东大学。 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装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
高中语文必备知识点
一.文字内容
1 .通假字
(1)北冥有鱼)通)溟)、海) )。
)2)豆知不如大知(通)智)、智) )。
(3)通过这大大小小的辩也来区别) )。
(4)旬五日后反之)通)又); “后退”,往返)
)5)并征一国(通(耐)、能) ) )。
( (6)六气之阀)通(变)、变) ) ) ) ) ) )。
2 .古今异义
)1)肚子还在
古义(饱食之形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预想的一致
)2)大家骑马
古义:一般人(今义)很多人,大家
)3)但是,还是没有树。
古义:这样现在义,但是改变连接词
(4)穷北
古义(毛,草木今义)头发
)5)小不如大
古义(长寿的今义)丰收年; 春节
3 .一词多义
( (1)即使阀了这个小的大瓣膜)也要区别) )。
以及六气之不辩(通(变)、变(变) ) ) ) ) ) )。
)2)知道的二虫知道什么)动词,知道)
小智慧不如大智慧(名词,智慧)
(3)名北冥有鱼,名鲱鱼(名词,名称) )。
圣人无名(名词,名声)
(4)屏息六月屏息者也(指名词、气息,此处指风) )。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名词,气
4 .词类活用
(1)把名词用作动词。 之后,乃今将图南(南飞) /西以其九万里为南)南飞) )。
)2)移动用法。 德合一君(满足……) /他是带来幸福的人)……(带来幸福的人) /以及征服一国的人)……让人信赖)
二.文言虚词
1 .其
)1)助词、的。 鹏之背,不知其千里/其翅似垂天之云( (助词,的) ) )。
)助词、主谓之间消除句子的独立性。 鹏之徙南冥也/生物气相吹也/而夫水之积也不厚
)3)代词,它。 而且,没有人会逃跑
)4)代词,他。 而且,虽然世界闻名,但不推荐任何人说“是宋荣子的事”,并不可悲。
)5)代词,这些。 二虫知道什么
) )动词,嘿嘿,嘿嘿。 西以九万里为南
2 .然后
)1)连词、表修饰。 怒飞/抡起者九万里/决起飞
)2)连词、表的转换。 而宋荣子还在笑/而且举世闻名,却不劝/彭祖至今特别听说过
)3)连接词,表并列。 若夫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
)4)连词、表记。 而且,只是被地球支配着
3 .那么
)1)连词、就。 海运转向南冥
)2)连接词,或。 时不我待
)3)连词,那么。 背上那艘大船也没力气
4 .当然
(1)讽刺,然也(代词,如) ) ) ) ) ) ) ) ) ) ) ) ) ) ) ) ) )。
)2)但是,未树也(代词,如、
( (3)未计数的天然也)形容词尾,……的样子) ) ) )。
5 .以
)1)介词、把。 五百岁为春
)2)介词、用。 生物吹气
)3)介词、理据。 怎么知道是这样
6 .然后
(1)连接词,且。 举世闻名不相劝
)2)副词、还。 他以邪恶待哉
)3)副词,接下来。 还有适南冥也
7 .在
(1)介词,相对于。 他在世上/他在世上
)2)介词,在。 水在其他堂上
8 .其馀
)1)用于选择问句的,或许……或者,是……还是……是正色邪? 那太远了,没有任何邪念
)2)代词,其。 名字叫鹏
)3)代词,它。 背上那艘大船也没力气
三.文言文句法
1 .判决书
(1)这个大大的辩也) )表示判断的语气) )。
)2) 0755-79000人,志怪者也()者……也()表示判断的语气)。
(3)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者……也)表示判断的语气)。
2 .省略句
( (1)飞艾之间)介词(省略于) ) ) )。
)2)且举世闻名(宋荣子)不劝(省略主语“宋荣子”)。
(3)大家都属于这一类(省略前置词) )。
)大家都骑着马,(大家)也不悲伤(省略主语的“大家”)。
3 .疑问句
( (西以其九万里为南)表示认为、疑问的语气) ) )。
( (奚知道这一点) ),(奚表示疑问的语气) )。
) )他(且奚),表示疑问的语气) )。
4 .倒装句
(1)莫之天阏之者(夭阳之,宾语前置) ) ) ) ) ) ) ) )。
) )他)及奚)、宾语前置) )。
( (奚知然)奚、宾语前置) )。
)四)向他堂上要水(向他堂上要水,介宾句后置) )。
)5)在蓬蒿之间飞行)在蓬蒿之间飞行,介宾句后置) )。
四.重点句子翻译
1、夫水之积不厚,背大舟也无力。 如果水在其他堂上,芥末就是舟。 置杯为胶,水浅舟大。
积水不深的话,漂浮大船也没有力量。 如果你往法庭低地浇水,小芥末草也可以当船用。 杯子放着就粘不上了。 水太浅了,船太大了。
2、背靠泰山,翅膀如天上降云,耍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负蓝天
背上像一座大山,展开翅膀就像天边的云。 鹏鸟借助急速旋转的向上气流直冲九万里高空,腾起云层,背负蓝天。
3、若夫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游无限者,彼恶待哉! 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效、圣人无名。
对于遵循宇宙万物规律,把握“六气”变化,漫游无限国界,他靠的是什么! 因此,道德修养高的“至人”可以达到忘我的境界,完全超脱于精神世界的“神人”没有名声、没有事业,思想修养充实的“圣人”决不追求名誉地位。
高中语文知识点的整理
一.掌握以下重点词语
1、率:六国互相服丧,贿赂秦耶? (一切,一切() ) )。
2、以:不接受贿赂的人用贿赂来服丧( (因为) ) ) ) ) ) ) ) )。
3、盖子:盖子失去了强大的帮助,不能一个人结束(因为) )。
4、固:固不在战矣)。
5、举:举而给人(取) )
6、然则:然则诸侯之地有限(以上) ) ) ) )。
7、判)所以不战而强弱胜负已经判定了(确定、断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关于固(理固) (本来) ) ) )。
9、得:这句话得(就是这样) ) ) ) ) ) ) )9) ) ) )。
10、迁:终于五国迁灭(改变) )
11、与)不与嬴合作帮助五国
12、两者:五国服丧,齐也必然成为男性( (已经) ) )。
13、以、为、速:至丹以荆卿为速祸焉(用、为、招) )。
14、复:后秦打赵者复(两次) )。
15、洎,以:洎牧诛谗(且待; 因为)
16、诚)可以说智力危险。 战败而死。 诚是不得已的(真的)。
17、向使:向使三国各自热爱当地( (如果) ) ) ) ) ) ) )。
18、数、理:胜负之数、存亡之理、与秦相比时(天数、命运) ) ) ) ) ) )。
19、为(为)国若无人使用,则为积聚威势而掠夺哉(治、被) )。
20、刚、从:刚是天下之大,从六国破局的故事(如果,如果遵从的话) )。
二.通假字
1、曝光膏(曝光)。
2、暴秦的贪婪(鰤鱼,满足) ) )。
3、与秦相比时(通则,情况) ) ) ) ) ) ) ) ) ) )。
三.一词多义
1、非:
六国溃败、非兵不利、战差、弊不在赐秦() ) ) ) ) ) ) ) )。
实际上我觉得迷茫的不是遥远的地方,现在不是昨天(错误的)
才能不如中人,须有仲尼、墨翟之贤(
戍戍之士,非九国之师(不能) )。
2、或:
或六国互相服丧,贿赂秦耶(有人) ) )。
马千里者,尽一食或粟一石(有时) ) ) ) ) )。
一会儿以为死了( (有人) ) )。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与秦相比、或不容易衡量时(
3、得:
秦在攻略以外,小在邑,大得城() ) ) ) ) ) ) ) ) )。
可以得到(正确的) ) ) ) ) ) ) )。
不得已(方法) ) )。
你为我而召,我得哥哥(必须,应该) ) ) )。
4、相:
与秦相比时(指对方) ) ) ) )。
狼不前进,坦然面对(指着对方) )。
王侯将相宁有乎(相国) )
5、大势所趋:
有这样的气势,为了增强秦人的威势而被抢劫( (势) ) ) ) ) ) )。
其势弱于秦(形势)
桂殿兰宫,即冈峦的姿势
四.词类活用
1、事:地事秦(以名工作,事奉)
2、义:不贿赂秦(名作,伸张正义) ) ) )。
3、事、礼:以事秦之心礼天下奇才(以名工作、事奉; 礼遇)
4、日、月:日削月割(名作状,一日天地; 一月之地)
5、但是)李牧联做这件事(动词动了,让他退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五.古今异义之词
1、其实(古义)他实际上。
本义)副词表示说的是实话。
2、祖父(古义)祖祖辈辈。
今义(爷爷。
3、关于:古义(结果,直至。
今义)说点别的。
4、智力(古义)智谋、力量。
今义)指人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可(古义)可靠。
今义)表示可能、可能或可能。
6、故事(古义)往事,前例。
今义)指为了讲述而真实或虚构的事情。
六.句法
1、为了给别人)列举)省略句)
2、故燕虽然是小国,但后来去世了,也有斯用兵的效果(判决书) )。
3、赵味五战是秦(介宾结构后置) )。
4、秦人为积聚威势而掠夺(被动文) )。
七.难句翻译
1、六国互相服丧,贿赂秦耶?
六国互相毁灭,全国上下
都是(因为)贿赂秦国吗?
2、不赂者以赂者丧。
译:没有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
3、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译:送给他越多,侵犯他们就越厉害。
4、至于_理固宜然。
译:以致六国终于灭亡,从道理上说本来应该这样。
5、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译:等到燕太子丹用荆卿作为计策,才招致祸患。
6、洎牧以谗诛。
译:等到李牧因为受诬陷而被杀。
7、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译:那么胜败存亡的命运。
8、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译:但被秦人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
9、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译: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被别人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呀!
语文最快的提高 方法
一、学好课本知识
课本知识是语文的基础,打好基础才能更好的学习它。有不少学生认为只要上课时专心听讲,勤记笔记,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再加上自觉复习,就能使成绩提高。其实,这还不够。学习的最重要阶段是预习。
也就是说在老师上课之前,你先得自己学习一下课文,在预习中要尽量运用你已经获得的知识和方法去主动地解决自己能解决的问题,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在上课时跟老师、同学一起学习讨论。课本要反复阅读,直到把问题看的透彻了、明白了。
为了巩固知识,你最好在课下做一些练习,知识才会掌握的更牢固。这样不仅学习效果好,而且培养了自己的学习能力。
二、注意课外积累
知识就像海洋,课本里的知识只是海面上的一个浪花,是远远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的,所以适当的课外阅读是很有必要的。进入了紧张的学习阶段,我们不可能再有大量的课余时间进行阅读,因此,阅读时要有选择。我们应广泛浏览各种书籍和报纸杂志,从电视、广播、网络上获取信息,并有条理的做下笔记。
要关心社会生活,了解社会动态,使自己的思想要不断进步。这样不仅能使我们积累更多知识,更能丰富我们的生活。
三、加强写作训练
我们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写作。提高写作能力要从点点滴滴做起。课外积累是写作的基础,要学会对 文章 的细读,精彩的篇章最好能背诵。如果腹内空空,是写不出好文章的。
除此之外,注意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坚持不懈的记 日记 ,有感而发的写 随笔 ,都是帮助我们写好 作文 的有效途径。写好的作文要反复修改,也可以请教老师、同学的意见,精益求精。希望你能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掌握基本的 学习方法 ,从现在开始,长期坚持,以日积月累之功,收水到渠成之效。
高中语文知识点大全相关文章:
★ 高中语文必备知识点
★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归纳
★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
★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
★ 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大全
★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知识点整理归纳
★ 高中语文的知识点归纳
★ 2022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
★ 2022高考语文知识点归纳大全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baidu.com/hm.js?8a6b92a28ca051cd1a9f6beca8dce12e\”;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
无论做任何事,兴趣是最重要的。两千年前的“ 文圣” 孔子就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下是我整理的关于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必修一
《烛之武退秦师》
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2.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比如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
3.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4.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
5.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6.大夫:官职等级名。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
《荆轲刺秦王》
1.《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共33篇,分为十二策。《国语》是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2.卿:古代对人的敬称。如燕人称荆轲为荆卿。
3.竖子:对人的蔑称。除此之外还有“童仆”和“小孩”的意思。
4.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5.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悲凉;羽,声调激愤。
6.中庶子: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
7.郎中:宫廷的侍卫。民间又称医生。
8.箕踞:坐在地上,两腿张开,形象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鸿门宴》
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到汉武帝。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类,共130篇,50余万字。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等,表记各个时期的简单大事记。鲁迅评价该书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关中:函谷关以西,今陕西一带。
3.山东:崤山以东,即函谷关以东的地区。
4.季父:叔父。古代兄弟或姊妹间长幼排序为伯、仲、叔、季。
5.河:特指黄河。江,特指长江。
6.亚父:对对方的敬称,意为仅次于父亲。
7.参乘:亦作“骖乘”,古代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8.窃:私下,常用作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词。
9.竖子: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与《荆轲刺秦王》的“竖子”结合起来理解)
《优美的汉字》(了解一下即可)
汉字的形体经历了由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的演变过程。分为古代汉字阶段(商代—秦代,甲骨文—小篆)和隶书楷书阶段(汉代—现代,隶书—楷书)。
隶书是两汉时通行的主要字体,笔画平直,略有波浪起伏,书写简便。
草书形成于汉代,是辅助隶书的简便字体,主要用于起草文书和通信,使用连笔,书写快捷,但难于辨认。
行书出现在东汉晚期,楷书产生后,逐渐演变成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的字体,易书写,比草书易辨认。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汉魏之际形成,南北朝时期逐渐成为主要字体,一直使用到现在。“楷”有“规则”之意,字形方正严整,笔画平易圆转,更便于书写。
汉字是方块字,有独体和合体之分。独体主要是以图形为基础发展变化而来的“象形字”“指事字”;合体是以独体字为基础而构成的,包括“会意字”“形声字”。
关于汉字的形成,前人有所谓“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现代学者认为:六书前四种是构字法,后两种是用字法。
书法与篆刻为汉字插上了艺术的翅膀,使一个个平实的方块字灵动起来。
《奇妙的对联》
对联也叫“楹联”“楹帖”“对子”,由骈文和律诗演变而来。形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
对联由上联、下联组成。字数多少无规定, 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对仗的要求是:字数相等,词形相同,结构相当。平仄协调,要求平仄相异。平声舒缓,仄声短促,上联最后一字必为仄声,下联最后一字必为平声。
对联为竖行书写,中间不加标点。张贴时,上联在右边,下联在左边。
必修二
《诗经》两首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又称“诗三百”,共收诗305篇。内容分为“风”“雅”“颂”,主要手法是“赋”“比”“兴”。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先河。
《诗经》“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前三者指的是诗的不同体制;后三者指的是诗的不同表现手法。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2. 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来用总角指代少年时代。
《离骚》
1.《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楚辞体”是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的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以《离骚》为典型代表,故又称“骚体”。《离骚》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创作手法的先河。
2.《诗经》和《楚辞》分别是先秦时期北方中原文化和南方楚文化的辉煌结晶,中国文学史上往往将“风”、“骚”并称,“风”指《国风》,代表《诗经》;“骚”,指《离骚》,代表《楚辞》。《诗经》与《楚辞》分别是中国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传统的两大源头。
《孔雀东南飞》
1.《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它北朝的《木兰诗》(别称《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乐府三绝:《孔雀东南飞》、《木兰诗》与唐代韦庄的《秦妇吟》。
2.结发:古代成婚之夕,男作女右共髻束发。后称原配为结发夫妻。
3.秦罗敷:“秦”是古诗中美女常用的姓,“罗敷”古代美女的通称。
4.伏惟:下级对上级或晚辈对长辈说话表示恭敬的习惯用语。
5.床:古代的坐具。
6.新妇:古代年轻妇女对夫家的长辈或平辈的自称。
7.初阳岁:冬至以后,立春以前。
8.下九:古代农历每月十九为下九,是妇女欢聚的日子。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9.六合:古人结婚要选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干支(干,天干,指甲、乙、丙、丁……;支,地支,指子、丑、寅、卯……;年月日的干支合起来共六个字,例如甲子年,乙丑月,丙寅日)都相适合,叫六合。又指东、西、南、北、天、地。
10.青庐:用青布搭成的篷帐,是举行婚礼的地方。盛行于东汉到唐。
11.箜篌:古代的一种弦乐器,23弦或25弦,分卧式、竖式两种。
12.妾:旧时妇女谦卑的自称。
13.公姥:公公和婆婆。
14.适:出嫁。(始适还家门:刚出嫁不久就被休回娘家)
15.黄昏:十二时辰之一,是戌时(相当于现在的19时至21时)。
16.人定:是亥时(相当于现在的21时至23时),这里指夜深人静的时候。
17.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18.古代夜晚分为五个时段,称为五更或五夜。
19.建安:汉献帝年号。中国古代的帝王除有姓名之外,往往还有庙号、谥号、尊号和年号。这些称号多见于史书。(1)庙号: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如宋朝赵匡胤称太祖,其后的赵光义称太宗。也有个别朝代前几个皇帝皆称祖,如明朝朱元璋称太祖,其子朱棣称成祖。清朝努尔哈赤称太祖,福临(顺治)称世祖,玄烨(康熙)称圣祖。但是在隋以前,并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有庙号,因为按照典制,只有文治武功和德行卓著者方可入庙奉祀。唐以后,每个皇帝才都有了庙号。(2)谥号:谥号是后人根据死者生前事迹评定的一种称号,有褒贬之意。所谓“谥者,行之迹”,“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谥号有帝王之谥,由礼官议上;有臣属之谥,由朝廷赐与。还有称谥,是门徒弟子或是乡里、亲朋为其师友上的谥号。帝王将相之谥在西周时即已出现。秦时曾一度废除,汉代恢复,直至清末。私谥可能始于东汉,或谓春秋时期已有。民国以后,称谥在一段时间内仍存在。谥法有固定用字,如慈惠爱民曰文,克定祸乱曰武,主义行德曰元等,这是美谥;杀戮无辜曰厉,去礼远众曰炀,好祭鬼怪曰灵等,这是恶谥;还有表示同情的哀、愍、怀等。一般人的谥号多用两字,如岳飞谥曰武穆,海瑞谥曰忠介。(3)尊号:尊号是为皇帝加的全由尊崇褒美之词组成的特殊称号。或生前所上,或死后追加。追加者亦可视为谥号。尊号一般认为产生于唐代。实际早在秦统一中国之初,李斯等人就曾为当时的秦王政上尊号曰“秦皇”。不过这时的尊号一词的含义与唐代以后的不甚相同。尊号开始时,字数尚少,如唐高祖李渊的尊号为“神光大圣大光孝皇帝”。越到后来,尊号越长,如清乾隆皇帝全部称号为“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除了庙号“高宗”二字外,其尊号竟有二十余字之多。(4)年号:年号是中国皇帝纪年的名号,由西汉武帝首创,他的第一个年号为“建元”。以后每个朝代的每一个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叫做改元。明朝以前,封建皇帝每遇军国大事或重大祥瑞灾异,常常改元。如汉帝在位五十四年,先后用了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汉、太始、征和、后元十一个年号。唐高宗在位三十三年,先后用了永徽、显庆、龙朔、麟德、乾封、总章。咸亨、上元、仪凤、调露、永隆、开耀、永淳、弘道十四个年号。明朝自第一代皇帝朱元璋开始,包括明、清两代,每一个皇帝不论在位时间长短,只用一个年号,如明太祖只用洪武,清高宗只用乾隆。
《短歌行》
1.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后世将杜康尊为酒神,制酒业则奉杜康为祖师爷,有“酒圣”之称。后世常以“杜康”借指酒。
2.子:对对方的尊称。衿:古式的衣领。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
3.阡陌:阡,南北向的小路;陌,东西向田间小路。
4.建安风骨是以曹氏父子为中心形成的文人集团所表现出的共同的文学倾向,他们高扬政治理想,展示强烈个性,具有浓郁的悲剧色彩,展现了东汉末年动荡的时代,形成了慷慨激昂、刚健有力的诗歌风格,所以称为“建安风骨”。代表人物主要有“三曹”、“七子”和蔡琰。“三曹”指曹操、曹丕、曹植;“七子”指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5.曹魏建立后,曹操被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史称魏武帝。
6.《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文人五言诗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文选》,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抒情诗的最高成就,刘勰称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誉之为“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兰亭集序》
1.癸丑:古人常用天干十个字和地支十二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这里指永和九年。
2.暮春:春季的末一个月。孟、仲、季表示每季月份的顺序,孟表示每季的第一个月,仲表示第二个月,季表示最后一个月即第三个月,如孟春指春季的第一个月。
3.禊,一种祭礼。古时一三月上旬的“巳”日为修禊日;三国魏以后用三月三日,不再用巳日。禊事,古代的一种风俗,三月三日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戏,以祈福消灾。
4.契:用木或竹刻成,分成两半,合在一起可为凭验。
《赤壁赋》
1.望:农历每月十五。 既望:农历每月十六。
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朔:农历每月第一天。
2.美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3.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4.洞箫:管乐器的一种。
5.匏樽:用葫芦做成的酒器。
6.蜉蝣:一种小飞虫,夏秋之交生在水边,生存期很短,古人说它朝生暮死。
7.苏轼、苏洵、苏辙,均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在书法方面成就极大,苏轼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8.赋始于战国,盛行于汉。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是一种形式比较自由的文体。它主要有三个特点:(1)句式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2)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3)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多采用问答形式和铺陈手法。赋,除了它的源头楚辞阶段外,经历了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几个阶段。
《游褒禅山记》
1.浮图:也作“浮屠”“佛图”,本意是佛或佛教徒,也指和尚、佛塔。
2.阴阳: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我国许多地名与此有关,如“江阴”、“淮阴”、“汉阳”、“汉阴”、“华阴”“河阳”等。《愚公移山》:“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汉阴”指汉水南面。《登泰山记》:“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游褒禅山记》:“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3.王安石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
《姓氏流源与文化寻根》
1.上古时期,姓氏有别。姓的偏旁为“女”,反映初民时期母系氏族社会的特点,只知有母,不知有父,只有通过不同的姓来区分不同的部落。
2.夏商周三代,姓氏一分为二,贵族男子称氏,贱者有名无氏。称姓是为了区别婚姻,避免同姓通婚。
3.夏商周三代,常以封地名、国名、官职名、居住地、职业技艺及祖先的字为氏。
4.秦汉时代,姓氏合二为一,而一般的老百姓只有名,不配有氏。
必修三
《杜甫诗三首》
1.白帝城:古城名,在今重庆奉节东白帝山上。东汉初年公孙述所筑,公孙述自号白帝,故名城为“白帝城”。
2.青冢,指王昭君的墓。传说冢上草色常青,故名“青冢”。
《蜀道难》
子规:即杜鹃,又名杜宇。相传为蜀国古望帝魂魄所化,啼声哀怨动人。常作伤春、悼亡的象征。
《琵琶行》
1.琵琶行:行,古诗的一种体裁。常见的古体诗的体裁还有歌、吟、引、曲等。
2.元和十年:元和,唐宪宗的年号。
3.左迁:贬官,降职。白居易任谏官时,因为屡次上书批评朝政,触怒了皇帝,被贬为江州司马。
4.司马:州刺史的副职,当时实际上是有职无权了。
5.京都声:唐代京长安城流行的乐曲声调。
6.贾人:商人。
7.出官:(京官)外调。
8.管弦:指音乐。管,箫笛之类的管乐。弦,琴瑟或琵琶之类的弦乐。
9.教坊: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
10.五陵年少:指京城富贵人家的子弟。五陵汉代五个皇帝(高、惠、景、武、昭)的陵墓。
11.青衫,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黑色。后人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的情感。
《李商隐诗两首》
1.望帝:周朝末年蜀国君主的称号,传说他死后,魂魄化为鸟,名杜鹃,啼声哀凄,暮春而鸣:伤感春去。也哀痛亡国。春心是伤春之心,比喻对美好事物的怀念。
2.鸡人报晓筹:汉代制度,宫中不养鸡,而用传唱报晓。鸡人,宫中掌握时间的卫士。筹,更筹,敲击报时用的竹签,这里指代时间。
3.“六军”:周制,天子有六军,一万二千五百人为一军。后泛指军队。
所指因时代不同而不同: (1)指天子所统领的军队。《周礼·夏官·序官》:“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后来把“六军”作为国家军队的统称。如《三国志·魏志·辛毗传》:“且四方之寇,莫大於河北;河北平,则六军盛而天下震。” 宋范成大《州桥》诗:“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廻。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2)晋代称领军、护军、左右二卫、骁骑、游击为“六军”。《南齐书·百官志》:“领军将军、中领军,护军将军、中护军……左右二衞将军,骁骑将军,游击将军。晋世以来,谓领护至骁、游为六军。” (3)指唐之禁军六军。《新唐书·百官志四上》:“左右龙武、左右神武、左右神策,号六军。”而《旧唐书·职官志三》说六军指左右龙武、左右神武、左右羽林。
4.当时七夕笑牵牛:指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发生“马嵬事变”五年前的七月七日的海誓山盟。七夕,农历的七月七日夜,民间传说天上的牛郎织女每年此夜在天河相会,妇女们便在这个夜晚于自家庭院中间向织女进行乞巧活动,故也称乞巧节。
5.四纪:古代以木星绕日一周(12年)为一纪,四纪为四十八年。
《寡人之于国也》
1.寡人:寡德之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
2.河内凶:河内遇到饥荒。河内,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北的地方。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3.河东:黄河以东的地方,在今山西西南部。黄河流经山西省境,自北向南,故称山西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
4.粟:谷子,脱壳后成为小米,也泛称小米。
5.庠序:古代学校,商(殷)代叫序,周代叫庠。
《劝学》
1.君子:这里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2.金: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3.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
《过秦论》
1.崤函,崤山和函谷关。崤山,在函谷关的东边。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
2.八荒:八方最偏远的地方,也代指天下。
3.连衡,秦国采用的一种离间六国,使他们各自同秦联合,从而各个击破的策略。也作“连横”。
4.合从(从,通“纵”):六国联合起来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
5.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孟尝君,齐国贵族,姓田名文;平原君,赵国贵族,姓赵名胜;春申君,楚国贵族,姓黄名歇;信陵君,魏国贵族,姓魏名无忌。他们是战国时期有名的“四公子”,皆以招揽宾客著称。
6.履至尊而制六合:登上皇帝的宝座控制天下。履至尊,登帝位。六合,天地四方。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
无论做任何事,兴趣是最重要的。两千年前的“ 文圣” 孔子就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下是我整理的关于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必修一
《烛之武退秦师》
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2.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比如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
3.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4.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
5.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6.大夫:官职等级名。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
《荆轲刺秦王》
1.《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共33篇,分为十二策。《国语》是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2.卿:古代对人的敬称。如燕人称荆轲为荆卿。
3.竖子:对人的蔑称。除此之外还有“童仆”和“小孩”的意思。
4.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5.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悲凉;羽,声调激愤。
6.中庶子: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
7.郎中:宫廷的侍卫。民间又称医生。
8.箕踞:坐在地上,两腿张开,形象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鸿门宴》
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到汉武帝。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类,共130篇,50余万字。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等,表记各个时期的简单大事记。鲁迅评价该书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关中:函谷关以西,今陕西一带。
3.山东:崤山以东,即函谷关以东的地区。
4.季父:叔父。古代兄弟或姊妹间长幼排序为伯、仲、叔、季。
5.河:特指黄河。江,特指长江。
6.亚父:对对方的敬称,意为仅次于父亲。
7.参乘:亦作“骖乘”,古代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8.窃:私下,常用作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词。
9.竖子: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与《荆轲刺秦王》的“竖子”结合起来理解)
《优美的汉字》(了解一下即可)
汉字的形体经历了由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的演变过程。分为古代汉字阶段(商代—秦代,甲骨文—小篆)和隶书楷书阶段(汉代—现代,隶书—楷书)。
隶书是两汉时通行的主要字体,笔画平直,略有波浪起伏,书写简便。
草书形成于汉代,是辅助隶书的简便字体,主要用于起草文书和通信,使用连笔,书写快捷,但难于辨认。
行书出现在东汉晚期,楷书产生后,逐渐演变成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的字体,易书写,比草书易辨认。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汉魏之际形成,南北朝时期逐渐成为主要字体,一直使用到现在。“楷”有“规则”之意,字形方正严整,笔画平易圆转,更便于书写。
汉字是方块字,有独体和合体之分。独体主要是以图形为基础发展变化而来的“象形字”“指事字”;合体是以独体字为基础而构成的,包括“会意字”“形声字”。
关于汉字的形成,前人有所谓“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现代学者认为:六书前四种是构字法,后两种是用字法。
书法与篆刻为汉字插上了艺术的翅膀,使一个个平实的方块字灵动起来。
《奇妙的对联》
对联也叫“楹联”“楹帖”“对子”,由骈文和律诗演变而来。形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
对联由上联、下联组成。字数多少无规定, 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对仗的要求是:字数相等,词形相同,结构相当。平仄协调,要求平仄相异。平声舒缓,仄声短促,上联最后一字必为仄声,下联最后一字必为平声。
对联为竖行书写,中间不加标点。张贴时,上联在右边,下联在左边。
必修二
《诗经》两首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又称“诗三百”,共收诗305篇。内容分为“风”“雅”“颂”,主要手法是“赋”“比”“兴”。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先河。
《诗经》“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前三者指的是诗的不同体制;后三者指的是诗的不同表现手法。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2. 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来用总角指代少年时代。
《离骚》
1.《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楚辞体”是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的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以《离骚》为典型代表,故又称“骚体”。《离骚》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创作手法的先河。
2.《诗经》和《楚辞》分别是先秦时期北方中原文化和南方楚文化的辉煌结晶,中国文学史上往往将“风”、“骚”并称,“风”指《国风》,代表《诗经》;“骚”,指《离骚》,代表《楚辞》。《诗经》与《楚辞》分别是中国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传统的两大源头。
《孔雀东南飞》
1.《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它北朝的《木兰诗》(别称《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乐府三绝:《孔雀东南飞》、《木兰诗》与唐代韦庄的《秦妇吟》。
2.结发:古代成婚之夕,男作女右共髻束发。后称原配为结发夫妻。
3.秦罗敷:“秦”是古诗中美女常用的姓,“罗敷”古代美女的通称。
4.伏惟:下级对上级或晚辈对长辈说话表示恭敬的习惯用语。
5.床:古代的坐具。
6.新妇:古代年轻妇女对夫家的长辈或平辈的自称。
7.初阳岁:冬至以后,立春以前。
8.下九:古代农历每月十九为下九,是妇女欢聚的日子。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9.六合:古人结婚要选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干支(干,天干,指甲、乙、丙、丁……;支,地支,指子、丑、寅、卯……;年月日的干支合起来共六个字,例如甲子年,乙丑月,丙寅日)都相适合,叫六合。又指东、西、南、北、天、地。
10.青庐:用青布搭成的篷帐,是举行婚礼的地方。盛行于东汉到唐。
11.箜篌:古代的一种弦乐器,23弦或25弦,分卧式、竖式两种。
12.妾:旧时妇女谦卑的自称。
13.公姥:公公和婆婆。
14.适:出嫁。(始适还家门:刚出嫁不久就被休回娘家)
15.黄昏:十二时辰之一,是戌时(相当于现在的19时至21时)。
16.人定:是亥时(相当于现在的21时至23时),这里指夜深人静的时候。
17.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18.古代夜晚分为五个时段,称为五更或五夜。
19.建安:汉献帝年号。中国古代的帝王除有姓名之外,往往还有庙号、谥号、尊号和年号。这些称号多见于史书。(1)庙号: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如宋朝赵匡胤称太祖,其后的赵光义称太宗。也有个别朝代前几个皇帝皆称祖,如明朝朱元璋称太祖,其子朱棣称成祖。清朝努尔哈赤称太祖,福临(顺治)称世祖,玄烨(康熙)称圣祖。但是在隋以前,并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有庙号,因为按照典制,只有文治武功和德行卓著者方可入庙奉祀。唐以后,每个皇帝才都有了庙号。(2)谥号:谥号是后人根据死者生前事迹评定的一种称号,有褒贬之意。所谓“谥者,行之迹”,“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谥号有帝王之谥,由礼官议上;有臣属之谥,由朝廷赐与。还有称谥,是门徒弟子或是乡里、亲朋为其师友上的谥号。帝王将相之谥在西周时即已出现。秦时曾一度废除,汉代恢复,直至清末。私谥可能始于东汉,或谓春秋时期已有。民国以后,称谥在一段时间内仍存在。谥法有固定用字,如慈惠爱民曰文,克定祸乱曰武,主义行德曰元等,这是美谥;杀戮无辜曰厉,去礼远众曰炀,好祭鬼怪曰灵等,这是恶谥;还有表示同情的哀、愍、怀等。一般人的谥号多用两字,如岳飞谥曰武穆,海瑞谥曰忠介。(3)尊号:尊号是为皇帝加的全由尊崇褒美之词组成的特殊称号。或生前所上,或死后追加。追加者亦可视为谥号。尊号一般认为产生于唐代。实际早在秦统一中国之初,李斯等人就曾为当时的秦王政上尊号曰“秦皇”。不过这时的尊号一词的含义与唐代以后的不甚相同。尊号开始时,字数尚少,如唐高祖李渊的尊号为“神光大圣大光孝皇帝”。越到后来,尊号越长,如清乾隆皇帝全部称号为“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除了庙号“高宗”二字外,其尊号竟有二十余字之多。(4)年号:年号是中国皇帝纪年的名号,由西汉武帝首创,他的第一个年号为“建元”。以后每个朝代的每一个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叫做改元。明朝以前,封建皇帝每遇军国大事或重大祥瑞灾异,常常改元。如汉帝在位五十四年,先后用了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汉、太始、征和、后元十一个年号。唐高宗在位三十三年,先后用了永徽、显庆、龙朔、麟德、乾封、总章。咸亨、上元、仪凤、调露、永隆、开耀、永淳、弘道十四个年号。明朝自第一代皇帝朱元璋开始,包括明、清两代,每一个皇帝不论在位时间长短,只用一个年号,如明太祖只用洪武,清高宗只用乾隆。
《短歌行》
1.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后世将杜康尊为酒神,制酒业则奉杜康为祖师爷,有“酒圣”之称。后世常以“杜康”借指酒。
2.子:对对方的尊称。衿:古式的衣领。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
3.阡陌:阡,南北向的小路;陌,东西向田间小路。
4.建安风骨是以曹氏父子为中心形成的文人集团所表现出的共同的文学倾向,他们高扬政治理想,展示强烈个性,具有浓郁的悲剧色彩,展现了东汉末年动荡的时代,形成了慷慨激昂、刚健有力的诗歌风格,所以称为“建安风骨”。代表人物主要有“三曹”、“七子”和蔡琰。“三曹”指曹操、曹丕、曹植;“七子”指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5.曹魏建立后,曹操被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史称魏武帝。
6.《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文人五言诗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文选》,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抒情诗的最高成就,刘勰称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誉之为“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兰亭集序》
1.癸丑:古人常用天干十个字和地支十二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这里指永和九年。
2.暮春:春季的末一个月。孟、仲、季表示每季月份的顺序,孟表示每季的第一个月,仲表示第二个月,季表示最后一个月即第三个月,如孟春指春季的第一个月。
3.禊,一种祭礼。古时一三月上旬的“巳”日为修禊日;三国魏以后用三月三日,不再用巳日。禊事,古代的一种风俗,三月三日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戏,以祈福消灾。
4.契:用木或竹刻成,分成两半,合在一起可为凭验。
《赤壁赋》
1.望:农历每月十五。 既望:农历每月十六。
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朔:农历每月第一天。
2.美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3.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4.洞箫:管乐器的一种。
5.匏樽:用葫芦做成的酒器。
6.蜉蝣:一种小飞虫,夏秋之交生在水边,生存期很短,古人说它朝生暮死。
7.苏轼、苏洵、苏辙,均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在书法方面成就极大,苏轼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8.赋始于战国,盛行于汉。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是一种形式比较自由的文体。它主要有三个特点:(1)句式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2)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3)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多采用问答形式和铺陈手法。赋,除了它的源头楚辞阶段外,经历了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几个阶段。
《游褒禅山记》
1.浮图:也作“浮屠”“佛图”,本意是佛或佛教徒,也指和尚、佛塔。
2.阴阳: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我国许多地名与此有关,如“江阴”、“淮阴”、“汉阳”、“汉阴”、“华阴”“河阳”等。《愚公移山》:“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汉阴”指汉水南面。《登泰山记》:“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游褒禅山记》:“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3.王安石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
《姓氏流源与文化寻根》
1.上古时期,姓氏有别。姓的偏旁为“女”,反映初民时期母系氏族社会的特点,只知有母,不知有父,只有通过不同的姓来区分不同的部落。
2.夏商周三代,姓氏一分为二,贵族男子称氏,贱者有名无氏。称姓是为了区别婚姻,避免同姓通婚。
3.夏商周三代,常以封地名、国名、官职名、居住地、职业技艺及祖先的字为氏。
4.秦汉时代,姓氏合二为一,而一般的老百姓只有名,不配有氏。
必修三
《杜甫诗三首》
1.白帝城:古城名,在今重庆奉节东白帝山上。东汉初年公孙述所筑,公孙述自号白帝,故名城为“白帝城”。
2.青冢,指王昭君的墓。传说冢上草色常青,故名“青冢”。
《蜀道难》
子规:即杜鹃,又名杜宇。相传为蜀国古望帝魂魄所化,啼声哀怨动人。常作伤春、悼亡的象征。
《琵琶行》
1.琵琶行:行,古诗的一种体裁。常见的古体诗的体裁还有歌、吟、引、曲等。
2.元和十年:元和,唐宪宗的年号。
3.左迁:贬官,降职。白居易任谏官时,因为屡次上书批评朝政,触怒了皇帝,被贬为江州司马。
4.司马:州刺史的副职,当时实际上是有职无权了。
5.京都声:唐代京长安城流行的乐曲声调。
6.贾人:商人。
7.出官:(京官)外调。
8.管弦:指音乐。管,箫笛之类的管乐。弦,琴瑟或琵琶之类的弦乐。
9.教坊: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
10.五陵年少:指京城富贵人家的子弟。五陵汉代五个皇帝(高、惠、景、武、昭)的陵墓。
11.青衫,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黑色。后人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的情感。
《李商隐诗两首》
1.望帝:周朝末年蜀国君主的称号,传说他死后,魂魄化为鸟,名杜鹃,啼声哀凄,暮春而鸣:伤感春去。也哀痛亡国。春心是伤春之心,比喻对美好事物的怀念。
2.鸡人报晓筹:汉代制度,宫中不养鸡,而用传唱报晓。鸡人,宫中掌握时间的卫士。筹,更筹,敲击报时用的竹签,这里指代时间。
3.“六军”:周制,天子有六军,一万二千五百人为一军。后泛指军队。
所指因时代不同而不同: (1)指天子所统领的军队。《周礼·夏官·序官》:“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后来把“六军”作为国家军队的统称。如《三国志·魏志·辛毗传》:“且四方之寇,莫大於河北;河北平,则六军盛而天下震。” 宋范成大《州桥》诗:“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廻。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2)晋代称领军、护军、左右二卫、骁骑、游击为“六军”。《南齐书·百官志》:“领军将军、中领军,护军将军、中护军……左右二衞将军,骁骑将军,游击将军。晋世以来,谓领护至骁、游为六军。” (3)指唐之禁军六军。《新唐书·百官志四上》:“左右龙武、左右神武、左右神策,号六军。”而《旧唐书·职官志三》说六军指左右龙武、左右神武、左右羽林。
4.当时七夕笑牵牛:指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发生“马嵬事变”五年前的七月七日的海誓山盟。七夕,农历的七月七日夜,民间传说天上的牛郎织女每年此夜在天河相会,妇女们便在这个夜晚于自家庭院中间向织女进行乞巧活动,故也称乞巧节。
5.四纪:古代以木星绕日一周(12年)为一纪,四纪为四十八年。
《寡人之于国也》
1.寡人:寡德之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
2.河内凶:河内遇到饥荒。河内,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北的地方。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3.河东:黄河以东的地方,在今山西西南部。黄河流经山西省境,自北向南,故称山西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
4.粟:谷子,脱壳后成为小米,也泛称小米。
5.庠序:古代学校,商(殷)代叫序,周代叫庠。
《劝学》
1.君子:这里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2.金: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3.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
《过秦论》
1.崤函,崤山和函谷关。崤山,在函谷关的东边。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
2.八荒:八方最偏远的地方,也代指天下。
3.连衡,秦国采用的一种离间六国,使他们各自同秦联合,从而各个击破的策略。也作“连横”。
4.合从(从,通“纵”):六国联合起来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
5.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孟尝君,齐国贵族,姓田名文;平原君,赵国贵族,姓赵名胜;春申君,楚国贵族,姓黄名歇;信陵君,魏国贵族,姓魏名无忌。他们是战国时期有名的“四公子”,皆以招揽宾客著称。
6.履至尊而制六合:登上皇帝的宝座控制天下。履至尊,登帝位。六合,天地四方。
以上就是关于高中语文常识知识点的全部内容,如果你还有其他疑问,记得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