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多地公布新冠感染率调查情况,专家:元旦前后北京等地疫情接近尾声!张文宏最新发声

新的一年到来,新冠感染似乎也快要进入“决赛圈”,近日多省份发布调查数据,一些地方阳性感染率在60%以上。有些地方仍处于不断上升期,预计1月初达到感染高峰。

随着春节的临近,国家有关部门也将印发工作方案,加强当前农村地区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理。 有关专家也提醒,春节期间,要加强对脆弱人群的保护力度。

一起关注最新的疫情信息。

发表多项新冠感染率调查情况

近期,海南、浙江、四川等多地通过问卷调查公布了当地新冠感染数据。

2022年12月30日晚,海南省疾控中心发布消息称,截至12月27日12时,已有33682人填写了第二批海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情况网络调查问卷。 据分析,35.5%的调查对象在12月19-25日期间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比上次( 12月12-18日)的感染率( 5.6% )上升了5.3倍。 此外,30日,海南省新型冠状病毒大爆发防控新闻发布会通报称,近期海南省每日新增新冠感染人数处于高位波动期,全省预计感染率将达到50%。 三亚市、海口市总体度过了感染高峰。

浙江省近日召开发布会,通报感染情况。 根据判决,衢州市将于2022年12月底进入感染高峰,2023年1月初(元旦左右)达到第一波高峰,并进入高位平台期,1月底(春节后一周)可能达到第二波高峰,同时达到感染高峰舟山市估计全市目前感染人数比例将达到30%至40%,总感染人数接近40万人,12月底将进入疫情高位平台期,高峰期将维持一周左右。

2022年12月26日,四川省疾控中心发布问卷调查(第二次)结果。 省内158506名受试者感染率为63.52%,且28%的调查者未检测核酸或抗原,但有发热、咳嗽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症状,本次调查者新型冠状病毒实际感染率应高于63.52%。 全省阳性检出高峰集中在2022年12月12日至23日,目前日间新发感染已处于回落阶段。

另外,针对北京已通过互联网流行德尔塔毒株等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毒株,北京市疾控中心传染病地方病控制所研究员潘阳近日表示,近两个月北京市流行的新型冠状病毒为奥密克戎变异毒株BF.7分支和BA.5.2分支。 近期社会上未发现XBB、BQ.1等变异毒株流行,原始股、三角洲等非奥密克戎变异毒株流行也未发现。

陈赛娟院士等团队:元旦前后北京等地疫情接近尾声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赛娟2022年12月31日说,近期出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症状的人群中,重症主要集中在有基础性疾病的老年人群。 元旦和春节将至,医疗资源相对薄弱的农村地区需要重点关注。

陈赛娟团队和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范小红团队联合攻关,在Frontiers of Medicine上发表研究论文《初步分析我国2022年秋冬新冠疫情中奥密克戎亚型多样性与流行病学特征》。 研究人员初步判断,该奥密克戎感染人数在2023年元旦前后在北京、广州、上海、重庆等城市接近尾声。

基于对重庆市主城区和郊区数据的数学模拟分析,研究小组认为疫情高峰滞后于郊区,其感染高峰在春运期间会因疫情扩散加速而显著增强。 四川、陕西、甘肃、青海等省估计农村和中小城镇感染高峰出现在2023年1月中下旬。

研究表明,国内城乡和中小城镇医疗资源相对匮乏、老年人和有基础性疾病人群较多的春运期间城乡人口流动严重影响疫情的发展。 研究小组认为,当前需要为奥密克戎疫情向农村扩散制定应急预案,将更多医疗资源配置到农村基层,发放有效药物和新型疫苗应急使用许可,进行抗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药物和辅助药物、疗效确切的中药生产储备、分配和临床合理使用实行分类、分层治疗,增强中小城市重症救治能力。切实实施非药物性公共卫生防护(室内戴N95口罩、维护社交距离、适当增开公共交通避免人群拥挤等),降低疫情高峰,缓解医疗系统和医务人员压力

研究小组同时提出,要继续高危人群全程免疫接种,开始高危人群第四针免疫强化针接种,加强个体家庭防控知识技能推广,做好健康宣传和风险沟通,保护民众特别是困难群体生命健康,畅通我国疫情

印:加强当前农村社区新型冠状病毒大爆发治理

2022年12月31日,国务院回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联合防控机构、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工作方案,部署加强当前农村地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

关于健全基层疫情防控体系,《方案》表示,“加强对农村社区医疗卫生机构的支持”。 以省内城乡医院合作关系为基础,选定省内城镇综合实力较强的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按照分片包干原则,建立与各县(市、区、旗)合作机制,依托县域医联社做好分级诊疗衔接,基层首诊、就诊

统筹县域内医务人员配备,结合乡镇卫生院服务人口和服务量,加大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配备力度。 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分阶段编制医疗卫生人员梯队,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医务人员出现短缺时,梯队人员及时采取驻点、巡回医疗等方法进行填补。

关于提高重症治疗水平,《方案》首先提到“加强县级医院重症和传染病医疗资源建设”。 县级医院为三级医院,加快完成综合ICU监护单元建设和升级改造。 按照综合ICU标准,立即启动非综合ICU专业重症监护床位扩容改造工作,配备符合综合重症监护需要的重症监护和治疗设备。

县级医院为二级医院的,应当独立设置重症医学科,按照综合ICU标准建设和改造重症监护单元。 加强姑息病房和感染科建设。 建立由重症医学专业医务人员、受过培训的其他专业医务人员组成的混合编制工作模式。 城市合作医院应当派出重症医学专业医务人员为县级医院重症、内科、儿科、急诊科等医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重症识别、应急处置和综合救治能力。

关于加强农村重点人群防护,《方案》提到“加强重点人群健康服务”。 扩大农村地区65岁以上老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面,对重点人群实现签约全覆盖。 通过电话、视频、微信或在线随访等方式加强居家治疗观察者健康监测、用药指导、抗原检测等服务。

对无自我健康管理能力的残疾人、孤寡老人和孤儿、事实上无人抚养子女、留守儿童等,应当配合健康监测,及时反馈乡村医疗机构。 鼓励农村社区老人合并基础性疾病等重点人群发放免费健康包。

疫情严重期间,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精神专科医院等人群聚集场所应当采取严格的封闭管理和内部分区管理措施,防范疫情的引入和扩散风险。

春节临近,如何保护脆弱的人们?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介绍,目前“小地方”疫情传播还没有大城市快,但传播持续时间比较长。 随着春节人员回流,当地可能出现输入性高峰。 目前感染率较高的地区影响较小; 本来感染率就非常低的地区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在感染率还不高的地区,要尽量减少大规模人群聚集。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常务副院长朱云庆指出,按照病毒发展规律,重症高峰出现在感染高峰出现的两周至三周后。

面对可能到来的重症高峰,如何更好地保护脆弱人群? 朱云庆表示,从个人角度看,老年人、有基础性疾病的人是发展为重症的重要人群,这些人一旦发生感染,一定要重视,不能掉以轻心。 目前,许多人对疾病严重性的认识仍然不足,建议此类人群或症状比较严重的人群在感染初期进行CT影像学检查和必要的早期抗病毒治疗。

上海警方严厉打击疫情相关违法犯罪活动,逮捕了20多人的葬礼“黄牛”

据东方网报道,近日,面对哄抬药价、“黑市经纪人”出殡、非法销售新冠抗原检测试剂盒等涉疫违法犯罪行为,上海警方高度重视,成立由治安部队、侦查总部、刑侦部队等组成的打击涉疫违法犯罪专案组,打击疫情

葬礼服务关系到生命的尊严。 针对新冠灾祸期间市民群众反映殡葬“黑市经纪人”存在的情况,上海警方坚持提前小打小闹,积极配合市民政部门,通过12345市民热线、110等举报逐一梳理涉殡葬黑市经纪人线索,对殡葬业“一站式” 对非法获取家庭信息、哄抬殡葬服务价格、甚至未提供实际服务的诈骗等涉嫌违法犯罪的线索进行逐一排查,重点排查

2022年12月29日,徐汇分局破获一起涉嫌收受高额殡葬费用案,3名犯罪嫌疑人在网上发布殡葬中介信息,每起增加50%以上的服务费提供殡葬服务非法牟利。 此外,上海警方还派出专案组,采取服装和便服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市殡仪馆、医院进行巡查,及时查处“黄牛”扰乱秩序、牟取非法利益等违法行为,整治各类问题隐患。

12月29日,虹口分局在宝兴殡仪馆周边巡逻时,现场抓获20余名殡葬“黄牛”,相关违法者在没有殡葬服务需求和相关证明手续的情况下,以1500元至2000元的价格出售插队等获得的业务受理名额,市民业务正常目前,上述违法者已被依法行政处罚。

山东省:新冠相关症状网诊费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

据《大众日报》报道,日前,山东省医疗保障局、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印发《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互联网医疗保障服务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新冠相关症状将互联网诊费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并与网上报销政策相一致。

《通知》明确,具有互联网医院资质、互联网诊疗服务资质的公立医疗机构提供网上新冠相关症状首诊服务,并按照各地现行的网上看病贵政策执行。

网络转诊等其他互联网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按现行政策执行。 开展网络转诊,不得按首诊费价格收取费用。

新冠相关症状的网诊费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符合网上报销政策。 非公立医疗机构与医疗保障经办机构签订服务合同的,其医疗保障支付标准参照同类公立医疗机构医疗保障支付标准执行。

医疗机构在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过程中,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或者有其他不适合在线诊疗服务的,医生应当引导患者到实体医疗机构就诊。

山东省鼓励医疗机构提供24小时在线咨询服务,为儿童、孕产妇、老年人、透析患者和合并基础性疾病患者提供就医、心理咨询、用药指导服务。 鼓励联合体内上级医院通过远程会诊、远程诊断、远程培训等方式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对高风险人群的识别、诊断和处置能力。

据《通知》介绍,各地将适时做好信息系统改造、编码维护和处方流转工作,探索开展药品在线处方、药店自助服务以及符合条件的第三方药品送餐服务。 参保人员“互联网”医药费用及时实现网络支付。

县级以上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互联网诊疗服务的监督管理,指导医疗机构合理诊疗、合理用药。 医疗机构应当落实互联网诊疗服务医疗质量安全责任,确保在线医疗服务一体化、医疗质量安全同质化。 医保部门要及时结算支付“互联网”医疗费用,加强智能考核,促进医保基金合理规范使用。

质问:彭勃

校对:王将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