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常识我都知道

很多小伙伴都在问自己对中国文化常识的了解,今天,本网站编辑整理了一下对中国文化常识的所有了解。 我希望能帮到你。

中国文化常识普及(19.四大五常六经)

1.英国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 《哈姆雷特》0《李尔王》《奥赛罗》0《麦克佩斯》0055-7900000

2 .四言诗是中国汉代以前最常用的诗歌形式,通章或通篇各四字。

3 .四体缺勤四体指:人的四肢

4 .四大皆空是由(法语)地水火风构成的宇宙四大元素

5 .管仲视礼义廉耻四道德为治国四大纲。

6 .四六文指; 是骈文的一种,全篇多以四字或六字之间为句,盛行于南朝。

7 .春秋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公、秦穆公、宋襄公

8 .五等爵位是指公爵候爵伯爵爵男爵

9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10 .五行(金木水火土/仁义礼智信

11 .五常(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

12 .五教(父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13 )五音)宫商角征羽

14 .五刑()隋前)墨斗宫大韩()隋后)杖徒流死

15 .死亡五称:天子-崩御诸侯-薮医-卒士-非禄平民-死亡

16 .唐代五大书法家:柳公权颜真卿欧阳洵褐遂良张旭

17 .五大奇书: 《三国演义》0《水浒传》0《本游记》《红楼梦》0《金瓶梅》0055-7900000

18 )五谷)稻麦菽麻

19 .五彩缤纷(青黄红黑白)

20 .唐代以后的五代,是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21 .五帝(黄帝颊帝喾唐尧虞舜

22 .五毒:蝎蛇蜈蚣壁虎

23.5更和时钟的对应是一更( 19-21 )、二更( 21-23 )、三更( 23-1 )、四更(1-3)、五更(3-5)

24 .五官(耳目口鼻体

25 .新中国五位语言大师: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赵树理

26 .五荟()法语:大蒜葱兴渠

27 .五岭(越城岭都庞氏萌渚岭骑田岭下行)

28 .五味:酸甜苦辣咸

29 .五香(花椒八角桂皮丁香花蕾茴香

30 )五脏)肝脾肺肾

31 .五陵(高祖长陵惠祖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

32 .五湖:洞庭湖鄱阳湖太湖洪泽湖

33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34 .六艺经传指:诗书礼易乐春秋

35 )五经贯六艺中的六艺是礼乐书数射御

36 )造字六书(象形指示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37 .诗经六义策:风雅颂徭比兴

38 .六部分: 省人事部、礼部、兵部、刑部部

39 .六亲; 父母和兄弟的妻子

40 .古代婚礼六礼:纳采是纳吉纳征清时期迎亲的

41 .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都建都建康,史称六朝。

42 .六畜:马牛羊狗猪鸡

43 .苏门六君子:黄庭坚秦观晁补的张来陈师道李煜

44 .六甲(六十甲子/甲子甲辰甲午甲申甲戌/女性怀孕

45 .六尘佛教名词(声色、香气触法六界

46 (六合)天地(上下)东西南北

47 .佛教六条(佛教名词)目耳鼻舌身意

48 .元末明初吴中四杰:高启杨基张羽徐喷气

49 .元杂剧的四大情景剧: 《荆钗记》0《白兔记》0《拜月亭》《杀狗记》0055-790000000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王力主编)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 kl7 htpyjxhk1kazzeytqvq

抽屉代码: ha2y

书名: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作者:王力主编

豆瓣评分: 9.4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年份: 2014-11

页数: 272

内容:

编辑推荐

你知道武王克商的复杂真相吗? 你知道我们能看到的第一个关于猫的实物吗? 你知道有名的司母戊鼎有假耳朵吗? 你知道孟姜女姓姜不是孟吗? 你知道汉代穿深衣服的人穿的裤子是露出臀部的开裆裤吗? 你知道最古老的共鸣结果是什么样的吗? 你知道黄帝战蚩尤的真相吗? 你知道最古老的瓶子出现在6000年前吗? 你知道猪肉中的“腥”字本来是什么意思吗? 你知道中国在近3500年里经历了如何惊人的三次大规模寒冷吗?

精彩版在黑白版的基础上,精勘精校,完善和补充了中国古代文化相关考古新知识,并增加了提高图像解析力。

精良印刷:内文选用优质的日本进口纸,采用顶级德国海德堡四色印刷机印刷,根据文物实物修改印刷颜色,以期高度还原文物图像。

内容介绍

本书由王力教授主持,多方专家合著,是一本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简明读本,出版50多年来先后经过四次重要修订,至今仍是大众了解中国古代文化面貌最重要、最全面的基础参考书。 全书分为礼仪、宗法、饮食、服饰等14个方面。 本书曾在香港和台湾出版,被翻译成日本、韩国等语言,在国内外很流行。

此次修订突破传统模式,特聘请在美国任教的汉学专家刘乐园( Lewis Eden ),以中国考古学黄金时代成果为出发点,通过近代考古学发现与传统文献相结合的“古史新证”,从考古学和人类学的角度补充最新的文化研究成果。 修订后的稿本和图片注释无话可说,深入浅出,新意不断,水平之高在几十年来的同类出版物中脱颖而出。 修订后的内容中增加了一部分配合原稿的照片,部分重要文物的照片解析能力之高也令人惊讶。 完成的修订版原稿,非常实用和有趣,修订委员会为感兴趣的中学生阅读了本书,消除了单词和基本概念上的障碍。

作者简介:

主编简介

王力( 1900(1986 ),字一,广西博白人。 北京大学中文系一级教授,中国现代语言学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 就读于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师从梁启超、王国维、赵元任、陈寅恪等。 去法国留学,获得了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 回国后历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等校教授。 著有《汉语诗律学》 《汉语史稿》《中国语言学史》《同源字典》等40余部,主编有《古代汉语》《王力古汉语字典》等波德莱尔的《恶之花》 (诗集)等30余部

执笔者个人资料(部分) ) ) ) ) ) ) ) ) ) ) ) )

马汉麟( 1919~1978 ),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师从王力等人,先后任教清华大学中文系、南开大学中文系。 1961年马汉麟老师应邀参加王力老师主编《古代汉语》的编写,为这门学科的教学和教材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校友介绍(部分) ) ) ) ) ) ) ) ) ) ) ) ) ) ) ) ) ) ) ) ) ) )。

姜亮夫( 1902~1995 ),国学大师。 著有《楚辞书目五种》 《古文字学》 《敦煌学概论》 《小说月报》等。

叶圣陶( 1894~1988 ),著名作家、教育家。 主编《倪焕之》。 著有《稻草人》 《古代英雄的石像》 《论语》 《史记》等。

中华文化读后感三百字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斗的不竭动力,但中华文化传播媒介丰富,尤其是在书中随处可见中华文化的缩影。 文体中含有中华文化。 古代至近代的中国文学著作,其文体多为文言形式,但这种形式至今仍备受关注。 文言文文章在教材中有所增加。 文言文已成为人类语文水平的重要方面。 书中的这一文体蕴含着深厚的中华文化,无论是《红楼梦》、《聊斋志异》、《诗经》、《楚辞》,无不流露出源远流长的文化精髓。 诗也是普通的文体。 但中国古诗有另一种文化内涵。 无论是《唐诗三百首》、《天工开物》的古体诗,还是《衣装秘语》的近体诗,中国味浓,文化也展现在世人面前。 中国文体多样,书中可见,从书中感受不到“中华”,《小说老子》揭示了中国装饰的深邃。 也许,在这些书中,艺术是主体,但不可否认,中华文化就隐藏在其中。 工艺美术是中华文化,年画是中华文化,服装也是中华文化。 不久前,上海的一位女性,想带着那个设计的旗袍和旗袍表演队去欧洲、美国等地。 但她并不认为旗袍已经传遍世界各地,唐人街到处都能看到穿着旗袍的蓝眼睛金发女郎。 而且,这些不仅仅是海外华侨的贡献,也在于书籍的作用。 书籍的传播将进一步发展中华文化的传播,中华文化的艺术魅力也将被书籍永远掩藏。 文化人传播中华文化。 读文化人,很容易联想到中国历史上许多著名诗人、作家。 从《说李白》、《鲁迅评传》到《余秋雨人生哲言》、《中华文化史》,一代又一代的文化人都能领略到折射的中华文化。 人是一个国家的代表,灿烂的中华文化也像这些文化人一样不断发展完善。 中华文化,是一个深刻的名词我们可以不断吸收文化养分,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修养自己,增强中华文化认同感,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从书中,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文化,我们了解了中华文化,我们为中华文化感到自豪。

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先看哪些书?

现在有很多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书。 良莠不齐,《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是一本关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很好的书,作者:冯天瑜

何晓明

周积明

以及《穆天子传》作者:马汉麟

如果是读古代的书的话,有很多。 没有系统性的东西。 请看着自己的兴趣阅读。

好像讲述了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的二十四史

百家争鸣时道家的道德经、庄子、儒家的论语、孟子、荀子、法家的韩非子、墨家的墨子、兵家的孙子兵法、纵横家的鬼谷子、国策对了解独尊儒术术前的中国文化大有裨益!

中国传统艺术 音乐和舞蹈

中国传统音乐是在以典河流域为中心的中原声音乐与四域音乐和外国音乐的交流融合中发展起来的。 因此,中原声音乐、四域音乐、外国音乐可以说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三大来源。

中原声音乐是指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发展起来的音乐。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黄河流域音乐文化。 其中,殷商与西周时期的音乐文化具有代表性意义。 六代乐舞及其他多种乐舞的发展与整理、礼乐制度的等级化与分级、大司乐机构的设置、三分损益律的运用等对整整一代人都有重要影响,特别是“八音”乐器分类中“琴”(七弦琴)及其音乐的出现,奠定了中国传统乐器和器乐的基本模式

四域音乐是指除中原华夏族外主要创造的黄河流域音乐文化长期以来中华大地各民族的音乐文化。 其中,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等地区与黄河流域同属中华民族的文化发源地。 长江中游楚文化中的音乐文化,五颜六色,独树一帜,是中原声音乐和上古中国传统音乐的表率,相互辉映,相互交融,相互衍生、发展。 珠江流域的粤文化、西南各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西北作为古代丝绸之路途经的众多音乐文化的传播、交流作用,以及东北各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为中国传统音乐的形成、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其中,在乐器方面,汉族音乐文化与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融合的代表性例子就是从西琴到胡琴类的各种拉弦乐器的形式。

中国音乐与国乐的交流,由来已久。 据《说文解字》报道,西周之初,周穆王曾带着规模较大的乐队去西方国家施行,进行音乐交流。 后来,汉代随着佛教的传入,印度教音乐和天竺音乐也传入中国。隋唐时期,大量外国音乐的引进,不仅引进了外国乐曲,而且引进了乐器、乐律、音阶。 作为外国乐器传入中国,被改造成中国传统乐器的琵琶具有代表性。

中国民乐发展的三个时期

1 .中国传统音乐的形成时期(约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3世纪) ) )。

这个时期包括夏、商、西周到春秋、战国、奏汉。 在音乐类型方面,经历了从原始乐舞到宫廷乐舞的演变。 在旋律的音调、音阶形式上,原始间乐经过小三重音程的音调,到春秋战国经过宫、商、征、羽上下三重的“(甫页)、曾”体系,通过“三分损益法”相生五音、七音、十二律,成为中国传统在音乐美学思想方面,先秦诸子百家的论争,奠定了后来各学说的理论端点。 这个时期,最具代表性的音乐艺术形式是钟鼓乐队。

2 .中国传统音乐的新声期(公元4世纪至10世纪左右) )。

这个时期包括魏、晋、南北朝到隋、唐。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动乱和北方人民的南迁、少数民族的内迁,构成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冲击:一是玄学对儒学的冲击,引起了音乐思想的变化; 二是少数民族音乐和外国音乐的传入,是引进乐器、乐律、乐曲、音乐理论的新要素。 其冲击的结果是,中国传统音乐正是因为这一变化,开创了音乐国际化一代新的乐风。 另一方面,世界音乐的中国化包括外来音乐的中国化、外来乐器的运用、外来音乐的输入、外来乐队的民族化、外来音乐人为发展的贡献等。 另一方面,中国音乐的世界化,即中国音乐以其辉煌成就对世界许多国家,特别是朝鲜、日本等坏国家产生重要影响。

3 .中国传统音乐整理时期(约公元10世纪至19世纪) ) ) ) ) ) )。

包括辽、宋、金、明、清。 它的政治动物,从战乱和分裂到相对统一,从南北对立到多民族国家统一政权的建立,以及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相对稳定。 音乐文化方面具有世俗性和社会性的特征。 世俗性是指与普通平民阶层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这一时期的传统音乐无论是在表演者、观众还是听众方面,都有着更广泛的社会基础。 在音乐理论中,表现出对前一个时期的继承和清理的倾向。 音乐形态特征逐渐赵于凝型化。 其代表的音乐艺术形式是戏曲艺术及其音乐。 这种艺术形式,承前启后,广泛吸收现代音乐新成果,成为集古今音乐之大成的音乐宝库。 中国传统舞蹈由于产生于特殊的时代和环境,仪式性特征十分突出,舞蹈艺术作为一种后来审美性极强的欣赏性艺术,具有娱乐、审美等诸多艺术特性,但这些特性都是由舞蹈最初存在的仪式性逐渐衍生出来的。

一、中国传统舞蹈多来自先人巫术、宗教仪式的需要

舞蹈的产生,是适应巫术和原始宗教仪式的需要而产生的。 这可以从舞蹈“舞”的原始含义来理解。 在早期的甲骨文中,“舞”与“巫”的形状非常相似。 在早期社会,“舞”、“巫”指的是同一件事。 也就是说,是女巫师的巫术仪式和巫师祈祷神时的样子。 后来,“舞”中指巫师的样子,“巫”“指巫师之类的人,其意思逐渐分离。 你会发现这个样子是“舞蹈”的原始形式。 “舞”的形象虽然与“巫”分离,但早期的舞蹈实际上直接为巫术活动服务,从“舞”与“雫”的关系中可以看出一些痕迹。 甲骨文字有“辛巳卜宾乎舞有雨”的记载。 这其实是祭祀求雨活动的记录,其中有舞蹈仪式行为。 《周礼春官乐师》发行版《雩》中写道:“雩,夏祭喜赤帝愿甘雨。 从雨变成声音。 雩,羽舞也。 ”所以,舞蹈的第一个义项通过“雫”,指的是求雨巫术仪式中的“羽舞”。 《周官舞师》曰:“凡舞有疏舞,有羽舞,有皇舞,有旌舞,有干舞,有有人舞。 ”所谓的周代六小舞。 这些舞蹈都是周代祭祀活动中的仪式性舞蹈。 《庸舞》年:“掌教士兵舞蹈,帅气,跳山川祭祀; 教舞蹈,英俊,祭祀舞蹈社樱; 教羽舞,帅气,跳四方祭祀; 教皇舞蹈,很帅,跳干旱的事。 ”。 羽舞、皇舞都是祭祀求雨的仪式舞。 后来的《奏舞》、《龙舞》、《龙舞》等都是旱祭求雨的巫术仪式舞蹈,其中《乐府诗集》至今不衰。

考古发现的中国早期乐舞图,有许多丰富的宗教色彩和巫术性质,是前人巫术仪式活动的记录。 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出土的彩陶盆舞蹈图案、内蒙古狼山原始岩画、甘肃嘉峪关黑山原始岩画、广西壮族自治区花崖原始壁画中的舞蹈场景等,经专家研究均具有较强的巫术性质和仪式特征。

为什么中国早期的舞蹈会有这样明显的仪式特征呢? 其实这和当时舞蹈的社会功能有关。 早期舞蹈产生于早期前人的巫术图腾活动,是巫术仪式活动的一部分,是巫术图腾文化的产物,它必然具有巫术的文化属性。 从早期的舞蹈来说,它的直接作用是与人与神沟通,实现避祸祈祷、五谷丰登等巫术目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功能性、仪式性是早期舞蹈的首要属性,舞蹈的娱乐性派生于巫术活动的娱神目的,从娱神到娱人再到自娱,可以说是舞蹈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 虽然后来的舞蹈可能并未用于祭祀,但中国舞蹈积淀了自产生以来就存在的仪式传统,渗透在舞蹈的动作、结构、独特的抒情方式等内容中。

二、中国传统舞蹈被用于各种仪式场合

从表演场域看,中国传统舞蹈多用于各种仪式场合。 从国家祭祀、朝觐、参赛、庆功、王室更替,到平民婚丧嫁娶、聘礼、播种收获,都有不同的仪式内容。 归纳起来,可以分为社会仪式、宗教仪式、生产性仪式、人生成长性仪式等。 在中国古代,宫廷舞蹈根据舞蹈的使用情况和社会功能分为雅舞、杂舞两大类。 雅舞是后来历代王朝宫廷中最重要的舞蹈。 每一代帝王都有自己的舞蹈,名称也各不相同,一直沿用,只是改变歌词,舞曲不变,祭祀的仪式功能也没有变化。 就是“周以来,只有语言变了,舞者也没变”。 这种舞蹈的一部分用于国家祭祀的场合,明显具有很强的仪式特征。

杂舞的仪式特征见于《羌姆》年,详细记载了西周以来隋唐时期民间俗舞曲流入宫廷,在宫廷宴会等重要集会场合表演的历史事实。 这样,中国古代的一些传统舞蹈虽然不直接服务于巫术和国家祭祀活动,但多被统治者用于其他仪式活动中表演,作为仪式活动的重要部分,具有强烈的仪式特征。

没有进入宫廷的传统舞蹈在民间流传。 从其表演来看,也多在重大节日活动中举行。 春节、三月三、点火节、洒水节、播种节等,构成了这些舞蹈强烈的仪式特征。 土家族每年春节祭祀始祖“八部大王”,跳手舞、毛古斯舞;藏族每年藏历2月29日“跳神祭”,跳《舞滚灯》;青海黄南同仁地区藏族每年的“六月会”,山神二郎这些舞蹈都具有非常仪式的特征。 这种仪式的特征一方面是这些舞蹈本身所具有的,其产生时是为仪式服务的; 另一方面,在这些仪式场合表演的舞蹈,原本仪式内容就不强,可能还有娱乐性,但一旦进入某个仪式场合表演,它就具有很强的仪式性。 因此,中国传统舞蹈表演的仪式场所也可以说是形成仪式特征的重要方面。

三.现存各民族民间舞蹈的仪式性内容

至今仍在很多地方流传的摊位舞,非常有仪式性。 滩是与人类巫文化紧密相连的文化产物。 贵州、湖南等地现存的摊戏如摄泰吉、地戏、摊戏的巫术仪式性质非常强。 摊子戏之所以是摊子戏,其表现形式既有“逐摊”之意,又含有驱除鬼神和瘟疫的内容。 根据周显贵老师的调查,今天安徽省贵池地区,每年春节年初七点到十一点都有戏剧演出。 整个仪式分为三个部分。 是启圣仪式、摊牌表演、送神仪式。 启圣仪式上有迎接神的内容。 神卤虫(仪仗队)到河边水口,拜二郎牌位,供奉宗祠,烧香、放炮、行祭礼,有一位老人吟诵祭词。 然后,族长为二郎神举行仪式性表演,飞舞灯光,锣鼓齐鸣。 之后,几个男性和族长一起跳了舞蹈《毛古斯》。 在启圣仪式上摊牌的表演,是求神仪式的一部分,仪式特征很强。

另外,土家族祭祖舞蹈的0755-79000舞。 “调年”活动是农历正月初三至腊月十七,在挥手跳舞时增添毗舞。 届时,将设立祭祀场地,代表土家祖先的“拔步卡”(意为公公)将带领子孙毛古斯赤脚跳舞。 舞蹈者的头套,覆盖着脸和脖子的发箍,扎着五根冲天的发辫,全身覆盖着稻草、茅草、树叶,象征着前人。 舞蹈内容生动再现了原始土家部落的生产、生活场景,如制造阳春(刀耕火种)、抢新娘、打猎、捕鱼、摇火把等。 生殖崇拜是贯穿舞蹈的主题,饰演猫鼬的腰里插着被称为“粗暴棒”的象征男性生殖器的火把,火把的前端涂上红色的土,或者裹上红色的布。 表演围猎、火炬等时,舞蹈者要夸张地做出“示雄”、“撬天”、“挽肩”、“转臀”、“立腹送股”等展示阳具的动作。 到舞蹈高潮时,猫鼬火炬可以自由接触观众,特别是女性观众,被接触者被视为祖神生育能力的恩赐。 这典型地反映了土家族先民的原始狩猎生活和男根崇拜意识,具有很强的仪式性。

以上民族舞蹈的仪式性特征只是几个案例,但实际上许多民间舞蹈保留了仪式性的内容,表明民间舞蹈的仪式性特征明显突出。

四.结论

巫术的内容和图腾信仰的印记必然烙印在民族舞蹈上。 早期舞蹈的基本内核,如舞蹈动作、舞蹈结构、舞蹈表情方式等仪式元素通过多种方式堆积,成为后来舞蹈创作的基本基因和材料被消化、渗透。 例如,认为对舞蹈艺术具有普遍意义的动作虚拟性、情节结构程式化、抒情方式象征性等特点都或多或少地受到我国早期舞蹈仪式性内容的影响,早期舞蹈仪式性因素在舞蹈方面的积淀。 从这个意义上说,仪式性不仅是中国早期舞蹈的根本属性,也是整个舞蹈艺术的根

以上就是对于您对中国文化常识所了解的所有内容,如有其他疑问,请联系我们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