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来源:经济日报
进入春节假期返程期,作为返程民航旅客,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期间坐飞机,究竟采取了哪些疫情防控措施,无疑会有这些疑问。 可以在飞机客舱过滤病毒吗? 航空公司和机场有可靠的疫情防控措施吗? 旅客如何加强自身防护.这些问题,民航医学中心的专家和机场、航空公司的工作人员都会给你回复。
问题一、飞机客舱看起来非常狭小,通风系统能过滤病毒吗?
飞机的设计考虑了运行中的通风要求。 通常,飞机客舱每2到3分钟置换一次空气,每小时置换20到30次。 客舱也有新风。 该新风被外部空气高温加压冷却后,与被高效过滤器( HEPA )过滤后的客舱内的原始空气混合,通过空调系统从座椅上方的风口吹出,最终经由靠近地板一侧的格栅返回。 该设计特点是客舱内空气流动方向基本垂直,机身纵向气流小,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机舱内空气的清洁清新,正常情况下疾病不会通过飞机空调系统扩散到机舱内。
现在,大多数现代服役的波音和空客飞机都有HEPA。 波音公司在维修手册中指出,HEPA能有效捕获0.003至10微米的粒子,对0.3微米污染颗粒物的过滤效率可达99.97%。 空中客车公司于2020年1月23日发布了针对武汉疫情的技术文件,认为飞机的HEPA可以过滤99.99%的病毒和细菌粒子。
飞机的“垂直通风系统”使空气上下流动而不是前后流动,HEPA的高效空气过滤功能能够高效过滤病毒粒子,降低了病毒在飞机内扩散蔓延的可能性。
问题二、飞机设备和人员消毒了吗?
客舱是旅客的必经之地。 为了避免飞机感染,疫情发生初期,民航局发出通知,要求加强对机场、飞机等重点场所的通风消毒。 航空公司在增加了机载再循环空调系统的日常清洁和维护频率的起降前后,还对飞机进行卫生清洗和预防消毒。
乘务员每天接触这么多旅客,会不会成为传染源? 这也是很多旅客所担心的。 航空公司已加强客舱乘务员培训,要求乘务员全程戴口罩,注意手部卫生,接触垃圾和疑似污染物后及时进行手部消毒。
每架飞机都配备了卫生防疫包等紧急医疗设备,能够有效应对相关紧急医疗事件,随时进行消毒。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机舱后三排设置紧急相对隔离区,机上发现可疑发热旅客,可立即隔离。
为了减少乘客在客舱内的出行,减少乘客的对话等,尽量减少乘务员和旅客的直接接触,航空公司调整了空中饮食和机器供品,优化了机上服务流程。 目前在国际远程航线上,公务舱采用锡箔箱盛装,提供一次性餐具服务,取消甜食、汤、沙拉、面包、简餐、酒吧小吃;经济舱取消水果、冷肉、面包、酒吧小吃在国内及短途国际航线、配餐时段航线的全舱提供汉堡包、三明治等简餐。 国际航线和国内航线只提供一次性餐具、杯子、耳机,台布和餐巾纸、枕被和睡眠产品、睡衣和毯子、插页和手工发行杂志,用一次性湿巾代替毛巾。 客舱里增加了医用消毒湿巾和医用免洗手液。
问题三、机场有哪些抗疫措施?
此次疫情期间,各机场也打出了一系列抗疫“组合拳”。
加强旅客体温监测和健康巡查是首要任务。 各机场在航站楼入口适当位置配备非接触式体温检测设备,为旅客提供必要的手卫生消毒产品。
航站楼显示屏上循环播放健康宣传画,航站楼区域工作人员对旅客的健康状况和不戴口罩的巡逻,提高旅客的防盗意识。
机场将加强航站楼等人员密集区域的通风和消毒。 增加空调系统新风送风量,每日对入住柜台、证件查验柜台等这些旅客高频接触的服务设施进行消毒,对空调过滤网和滤网进行深度消毒。
为了对工作人员进行个人防护,机场要求服务人员在工作中戴口罩,对与旅客直接接触的工作人员,如安检人员,要求戴手套,加强手部卫生消毒。
搭载可疑发热旅客的航班上,机场将停靠专用通道或偏远地区。 对可疑发热旅客,设置特殊运输程序和路线,避免与其他旅客接触。
问题四、民航旅客如何加强自身防护?
民航专家表示,民航旅客在登机过程中应当佩戴口罩,不得抱有侥幸心理。 旅客随身携带含酒精的消毒湿巾或棉签,随时保持双手可能接触的地方清洁,坐飞机时双手不要接触眼、鼻、口。
登机时,请尽量选择靠窗的座位,不要在飞机内走来走去。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与其他旅客分散坐着,尽量空出座位,避免直接接触患者,吸入咳嗽的飞沫。 登机后,避免接触桌子板、窗户、座位扶手等公共用品,最好用含酒精的消毒湿巾或棉签擦拭这些公共用品后使用。 飞行时,避免步行或摘口罩进食,减少饮水。 飞行中不能立即清洁消毒,所以尽量不使用厕所。
为了将感染的风险降到最低,身体不适的旅行者,特别是发烧、咳嗽的旅行者,建议推迟旅行直到康复。